[发明专利]基于电能表故障及典型错误接线判断线损异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5085.0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1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杨顺尧;孙钊;李亚楠;王晓甜;刘凯;张云鹏;李珊;梁海瑞;刘鹏;李刚;董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石家庄供电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1/25 | 分类号: | G01R11/25;G08C25/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元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张建茹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能表 故障 典型 错误 接线 断线 异常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基于电能表故障及典型错误接线判断线损异常的方法,属于电力技术领域,该方法可快速对电能表故障及典型错误接线进行全方位分析,从电能表停走、示数翻转和二次电流B相开路且A、C相交叉典型接线错误三个方向探寻对线损造成的影响,规定了电流数值、电能表起码止码、电压和电流的相位角、所属台区或线路的线损率区间等多个限定条件作为判断依据,可精准筛选出由于电能表故障、接线错误或人为窃电等造成的线损异常,为现场检查人员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提高了线损治理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技术领域,涉及判断线损异常的方法,具体涉及基于电能表故障及典型错误接线判断线损异常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技术判断线损异常时的依据条件单一,即电能表的采集数据出现一次异常就认定为电能表故障或接线错误,没有将异常与电流数值、电能表起码止码、电压和电流的相位角、所属台区或线路的线损率区间及波动值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导致筛选出的大部分异常并未影响线损率,增加了现场检查人员工作量,降低了专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基于电能表故障及典型错误接线判断线损异常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多个相关参数进行判断,能够精确判断线损异常的原因,减少了现场检查人员工作量,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基于电能表故障及典型错误接线判断线损异常的方法,本方法是在过滤采集错误的关口、用户的电能数据,排除由于采集装置故障的异常样本,排除存在拆表、换表流程的用户数据以及经过检查用户档案信息中电能表的计量方式、额定电压电流、接线方式,排除用户档案录入错误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关键点是,所述的方法利用电能表采集电量数据判定线损异常的判断操作,该判断操作步骤如下:
A、如果利用电流数值和电能表起码止码相关参数进行判断,则跳至步骤B;如果只利用电能表起码止码相关参数进行判断,则跳至步骤C;如果利用电流数值、电压和电流的相位角以及所属台区或线路的线损率区间相关参数进行判断,则跳至步骤D;否则,跳至步骤E;
B、对电流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如果电流数值中有任意一相不为0,但电能表示数起码等于止码,即判断为电能表停走导致线损异常;否则,跳至步骤E;
C、对电能表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如果电能表示数起码大于止码,且止码既不等于0也不等于0.01,即判断为电能表示数翻转导致线损异常;否则,跳至步骤E;
D、对三相三线电能表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当二次电流大于等于0.5A,且总功率时正时负、不稳定时,如果电能表A、C两相电流数值相等,且A、B相电压和A相电流的相位角与C、B相电压和C相电流的相位角之差等于120度,且一个自然日中出现次数7次以上,同时所属台区线损率不在0-9%区间内或所属线路线损率不在0-5%区间内的,即判断为电能表典型错误接线导致线损异常;否则,跳至步骤E;
E、线损无异常,操作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涉及的方法可快速对电能表故障及典型错误接线进行全方位分析,从电能表停走、示数翻转和二次电流B相开路且A、C相交叉典型接线错误三个方向探寻对线损造成的影响,并且利用电流数值、电能表起码止码、电压和电流的相位角、所属台区或线路的线损率区间等多个限定条件作为判断依据,可精准筛选出由于电能表故障、接线错误或人为窃电等造成的线损异常,为现场检查人员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提高了线损治理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方法涉及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石家庄供电分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石家庄供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50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