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源模块的电子器件用的激光打码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5076.1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4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鹿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3/407 | 分类号: | B41J3/407;B41J3/44;B41J11/00;B41J29/393;B41J2/435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03 | 代理人: | 杨红梅 |
地址: | 236700 安徽省亳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模块 电子器件 激光 打码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模块电子器件打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源模块的电子器件用的激光打码机。
背景技术
激光打码机按照标识形式的不同,激光打码设备可以分为刻划式和点阵式两种。目前市场中出现的激光打码设备大多是刻划式的,而新型的激光打码设备则是采用新型点阵技术—;点阵驻留技术,划线式激光机主要是将要标识的字符的轨迹完全刻划出来,而点阵式的激光机则是将要标识的字符的一些重要轨迹点刻划出来,因此,在同样能量的情况下,新型点阵式的激光打码机打印速度更快,现阶段的电子器件的型号信息大多采用激光打码的形式在电子器件上进行刻印,但由于激光的高能量喷射容易造成电子器件的损坏,造成电路失效,电机器件的激光打码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现有的电子器件的打码机大多是半自动化状态,需要人力将器件放置在相应的固定架中夹持,保持其在打印中的稳定性,限制了其自动化生产效率,其传送打码的效率不高;
(2)激光打码机的功率普遍偏高,过高的功率,容易造成电子器件的电路在高温度下产生暂时性失效和永久性失效的现象。
申请号:201620317549.8,发明的名称:一种电子器件激光打码机;其技术方案是,通过安装架与支撑架铰接,传送带上依次设置多个上料模板,上料模板随着传送带依次进入打码工位,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打码机构进入或脱离打码工位对上料模板上的电子器件进行打码,在打码时,定位机构对上料模板上的电子器件进行定位,通过相应的装置,也只是解决了电子器件在激光打码时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模块的电子器件用的激光打码机,通过检测、干涉和纠正,有效的实现激光打码的自动化,并提高打码过程中的稳定性,预加热器件的表面,降低激光的功率,从而避免了电子器件的失效情况,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源模块的电子器件用的激光打码机,包括底座和激光打码机构,所述激光打码机构安装在底座上表面左侧,所述激光打码机构的右侧设置有U型的输送轨,所述输送轨的两端分别为输入段和输出段,所述输入口的顶部架装有CCD相机,所述输入段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组干涉板,所述输入段的直线段和弧形段转折处顶部架装有热风器,所述输入段和输出端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操作机构,所述固定操作的右端连接有内风机,所述内风机位于输出段的外壁上设置有出风栅;
所述固定操作机构包括活动拦板、限位框A和限位框B,所述活动拦板横向安装在固定操作机构的两侧,所述限位框A和限位框B设置有活动拦板的内部,所述限位框A和限位框B呈镜像结构,且限位框A和限位框B连接成矩形,所述限位框A和限位框B均通过活塞杆连接有气缸,所述限位框B的气缸上安装有红外发射器。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激光打码机构包括微调座,所述微调座右侧壁纵向设置有位移槽,所述微调座通过连接杆连接有激光发生器,且所述连接杆安装在位移槽中。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微调座内部设置有丝杠-丝杠螺母副的传动机构,且所述丝杠螺母副和连接杆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风机和输送轨的底部相吻合,且所述内风机与输入段和输出段的直线段相切。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缸分别安装在输送轨的内壁中,且所述限位框A和限位框B与输送轨不接触。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热风器和内风机内部连通在一起,且所述热风器内部设置有陶瓷加热棒和送风腔,且所述送风腔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风口。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CCD相机、激光打码机构、热风器和干涉板均通过电性连接有激光打码机的PLC控制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CCD工业相机的精准检测,并通过干涉板的调整和纠正,有效的实现激光打码的全自动化,固定操作机构的镜像限位框的夹持,使得打码过程中更加稳定,通过预加热器件的表面,降低激光的功率,从而避免了电子器件加工时的热传递,造成内部电路失效情况,配合U形的输送轨,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限位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热风器截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50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