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木制品的耐高温抗冻树脂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4891.6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2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申海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欣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9J11/06;C09J11/04;C08G5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木制品 耐高温 树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木制品的耐高温抗冻树脂胶。所述树脂胶是包含A组份和B组份。本产品A组份是由以下组份及重量比组成:式I聚合物所示的树脂100~150、稀释剂10‑15、纳米粉体2‑5,助剂1‑3;所述B组分是由以下组份及重量比组成:固化剂90~120、消泡剂1‑2、纳米粉体5‑8、助剂1‑3。所述树脂胶耐高温且抗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饰材料,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木制品的耐高温抗冻树脂胶。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出现,则是在1933年,德国的Schlack首创了由双酚A合成环氧树脂以后,1940年瑞士的Casten报道了二缩水甘油醚类和酯类的制造方法,Ciba公司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开发,到1946年美国开始大量生产环氧氯丙烷,并于次年开始了工业化生产环氧树脂胶粘剂。西方的瑞土、前苏联及日本等国也相继分别投入该性能优良树脂的工业生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出现是在环氧树脂应用于涂料之后,并且在开发出了聚酰胺等系列固化剂及固化工艺之后才开始问世的。特别由于环氧树脂具有一系列优良性能,如:粘接性能好、机械性能优良、固化收缩率小、耐介质耐热性能好、化学稳定性好等待点,因而在工业应用上很快发展起来。
1950年环氧树脂已经商品化,并开始应用于飞机制造的铝蒙皮-轻木芯夹层结构中。26世纪60年代初,已开始用于建筑工程中的修补与加固房屋及水利设施中。1963年,美国的B-727飞机已用环氧树脂胶特别粘接应铆焊的结构,因而提高了铝蒙皮寿命。此间在机械制造业上,机械修理上以及木工工程中更大量的使用了环氧树脂结构胶粘剂。进入20世纪70年代,各种改性复合型环氧树脂胶粘剂不断出现(如:环氧-聚硫、环氧-有机硅、环氧-尼龙、环氧-丁腈、环氧-酚醛等),各种新型固化剂也相继开发,使环氧树脂胶粘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应用面亦更加广泛。不论是航空、汽车、建筑,还是轻工、电子等无
处没有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存在。20世纪80年代后,环氧树脂胶粘剂向着专用化、功能化和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在航空工业上更在广泛的应用,对钢材、木材、织物、瓷器等等,均可进行粘接;即使是橡胶、塑料,亦有很好的粘接强度;就是很难粘接的聚烯烃类塑料,只要对其表面进行处理,也可以粘接成为有相当强度的胶接接头;对于性能差异很大(如钢材与混凝土),尺寸差异也很大(极薄与极厚)的也可以顺利实施粘接。这均大大方便了各行各业的生产与制造。
环氧树脂胶粘剂粘接各类物件时,在合理接头设计的情况下,其连接部位的应力分布均匀。在放接接头受力时,力是均匀分布在整体粘接面积上。正因为如此,它不合像铆焊、螺栓连接那样,在材料焊接、打孔处出现热应力、内应力集中,因而其使用寿命长,综合强度高,更耐疲劳与持久。如用钢板粘接动荷载的混凝土梁上,可以承受300万次的疲劳动荷载,面接头不被破坏。
用环氧树脂胶粘剂粘接要比传统的连接工艺质量轻,这点对于飞机、宇航上来说尤为重要。在飞机制造中,由于使用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粘接代替其铆接,可以减轻质量20%-30%。在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制造安装中,可减轻质量25%。环氧树脂胶粘剂粘接物体时,具有较全面的良好的机械性能,不仅其粘接强度高,而其胶层本身的性能优异。优良的环氧树脂胶粘剂的拉伸强度可达35MPa,压缩强度可达80MPa,弯曲强度可达60Mpa,此外还有良好的耐水、介质及耐老化性能。环氧树脂胶粘剂在粘接物质具有良好强度的同时,还具有密封、防漏、绝缘、防腐等多种功能。
环氧树脂胶粘剂自问世以来,已经克服了原来的不少不足,但从用户的使用要求来看仍有其不足,主要是:
环氧树脂胶粘剂在胶接接头上的冲击强度、剥离强度还较低,这样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同时其接头的耐温性也较差,一般胶种仅可在150℃左右长期使用,少数可达250-280℃,但其固化条件又较烦杂,这些均有待进一步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欣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欣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48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