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泥鳅生态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4110.3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8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尹选平;姚锦金;唐锋;黄译锋;黄雄;苏定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1/13;A01G22/22;A01M29/30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2110 | 代理人: | 田江飞 |
地址: | 5302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鳅 生态 养殖 方法 | ||
1.一种泥鳅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稻田的选择:选择水源充足,不旱不涝,日照良好,不受废水污染、无冷浸、质地松软肥沃的稻田进行养殖,该稻田种植的水稻为矮秆、不倒伏、抗病力强的品种;
(2)稻田设置:稻田面积根据所需进行设定,田埂经加高加固夯实,高度为45~66cm,防逃设施采用塑料膜、木板、石板或网片贴于埂的内侧,下端埋入硬泥中,进排水口要设拦鱼设备,防止泥鳅钻逃和野杂鱼污物进入;采用竹篾类纺织成孔隙为2mm的拱形栏栅,设置宽90cm、高45cm,待禾苗返青后,将稻田田角的稻株移栽在同田的其他行中或另田定植,腾出空地开挖宽33cm,深26cm的鱼沟,沟的交叉处开长100cm、宽66cm、深75~100cm的鱼溜;
(3)养殖管理:a.每亩稻田放养尾重25g的小泥鳅60~120kg或每亩放长度≥3cm的泥鳅鱼种2~3万尾左右;b.在鱼沟和鱼溜中用牛粪、猪粪、鸡粪、稻草和米糠混合后铺成10~15cm厚,表面再盖一层泥土;c.每日上午和下午投放饲料,投料量为泥鳅体重的5%;
(4)病害的防治及管理:a.疾病防治:放养鳅苗前10天,每亩用生石灰20kg化浆全田遍洒消毒;鳅苗用3%的食盐水浸洗5~10min后入田;养殖过程中每隔1个月左右用漂白粉1mg/kg浓度遍洒1次;b.田间管理:按照水稻生产的常规要求进行,但除草次数至多1次,水深保持3~5cm,在大雨时要防止洪水漫埂,注重田埂或栏栅周围出现漏洞,定期对田间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c.施肥管理:采用氨水为基肥,每亩施用30~35kg;
(5)收获;采用鳝鱼笼张捕,或者在割稻前,将田水放干后,泥鳅聚集到鱼溜中时,用抄网捕捞;钻入鱼溜周围泥中和底泥中的泥鳅,用农具翻挖捕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泥鳅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沟和鱼溜的面积占稻田面的5%~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泥鳅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牛粪80~120重量份、猪粪40~60重量份、鸡粪10~20重量份、稻草40~60重量份、米糠10~20重量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鳅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牛粪105重量份、猪粪45重量份、鸡粪15重量份、稻草50重量份、米糠12重量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泥鳅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牛粪、猪粪、鸡粪、稻草和米糠混合后,采用粉碎机处理3~5min,再置于100~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20~30min,再置于温度为40~60℃条件下处理5~10min,即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泥鳅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养殖管理过程中饲料采用豆浆、面粉、米糠、豆渣、麦麸、青菜碎叶、蚯蚓、蝇蛆中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泥鳅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与蝇蛆同时存在时,重量配比为1: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泥鳅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管理过程中采用尿素或硫酸铵为追肥,其中尿素每亩施用4~5kg,硫酸铵每亩施用5~7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学院,未经南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411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玫瑰毒鲉的海底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鱼类免疫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