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拆卸导向式电动汽车充电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3943.8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43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陶冶;翟元明;李彦;赵武;李文强;李翔龙;熊艳;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62;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导向 电动汽车 充电 插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导向式电动汽车充电插头,它包括导向探头(1)、汽车内置导向器(2)和驱动机构(3),导向探头(1)包括导向壳体(4)、充电探针(5)、磁力探针板(6)和定位侧板(7);汽车内置导向器(2)包括导向壳(8),导向壳(8)底部的外侧固设有与电动汽车内部充电电路对接的汽车充电插座(9);驱动机构(3)包括电机(12)、电机壳体(13)和连接壳体(14),电机(12)的输出端与导向壳体(4)的右端部固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现有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存在的人力资源的浪费、充电桩容易被损坏的缺陷、降低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插接过程的高精度需求,降低自动化充电插接装置生产成本,从而加速我国自动充电插接装置的推广应用进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自动充电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拆卸导向式电动汽车充电插头。
背景技术
由于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电动汽车进入公众的视野并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电动车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潜力。现如今的电动汽车充电主要依靠安装于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的充电桩,这些充电桩都为人工充电,只能在司机或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完成充电接头的插拔动作,存在着因误操作损坏充电接插设备及充电电路的潜在危险。而目前用于充电桩的自动化充电插接装置(包括蛇形充电机器人,充电机械手等)仍处于研制阶段并未推广使用,究其原因,是因为该自动插接过程对装置定位精度要求较高,以致设备成本较高,限制了新能源汽车自动化充电设备的发展。现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与插座插接过程的高精度配合需求,是导致此类自动充电装置定位精度要求高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插接过程的高精度需求是促进自动充电设备发展的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成本低廉的可拆卸导向式电动汽车充电插头,以解决现有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存在的人力资源的浪费、充电桩容易被损坏的缺陷,降低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插接过程的高精度需求,降低自动化充电插接装置生产成本,从而加速我国自动充电插接装置的推广应用进程。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拆卸导向式电动汽车充电插头,它包括导向探头、汽车内置导向器和驱动机构,所述的导向探头包括导向壳体、充电探针、磁力探针板和定位侧板,导向壳体内设置有封闭型腔,磁力探针板和充电探针均设置于封闭型腔内,充电探针的一端固设于磁力探针板的上,另一端贯穿导向壳体的左端部,定位侧板设置于导向壳体的外部;所述的汽车内置导向器包括导向壳,导向壳底部的外侧固设有与电动汽车内部充电电路对接的汽车充电插座,导向壳底部的内侧设置有磁力吸引面,导向壳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定位侧板相配合的导向滑槽;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壳体和连接壳体,电机壳体与连接壳体经螺栓连接,电机固定安装于电机壳体内,电机的输出端与导向壳体的右端部固连。
所述的电机的输出端经联轴器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板。
所述的导向壳体的右端部开设有圆形凹槽。
所述的连接板固定于圆形凹槽内。
所述的导向壳体的外径略小于电机壳体的内径。
所述的导向壳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定位侧板。
所述的导向壳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滑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39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集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