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性能筛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3166.7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4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良;高峰;张要枫;孔明娇;杨小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44 | 分类号: | B07C5/3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廉红果;侯峰 |
地址: | 056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筛选 锂电池 预设 电池组 充电操作 充电平台 单体电池 电池领域 放电平台 放电容量 曲线一致 使用寿命 放电 档位 搁置 重复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性能筛选方法,属于电池领域,其步骤包括:将电池在第一预设温度下,搁置第一预设时间;重复上一次以上的充电操作和放电操作,得到每个电池的放电容量;将电池的放电平台曲线和充电平台曲线一致的电池归为一个档位;筛选出合格的电池。该种锂电池性能筛选方法,能够筛选出性能相近的单体电池,保证电池组的容量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电池性能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以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可靠性好、安全性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成为电动汽车首选动力电源。目前锂电池制方法越来越成熟,各企业厂家竞争越来越激烈,电池组合的一致性好坏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尤其重要,但是由于单体电池受材料特性、生产条件、设备精度、方法水平等的影响,造成其容量、电压、内阻等参数存在差异,单体锂电池之间存在不一致性,影响电池组的容量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性能筛选方法,能够筛选出性能相近的单体电池,保证电池组的容量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电池性能筛选方法,其步骤包括:
S1、将至少一个以上电池在第一预设温度下,搁置第一预设时间;
S2、充电操作:对搁置第一预设时间后的电池以第一预设电流恒流充电至第一截止电压,并以第一截止电压恒压充电至第一截止电流;
放电操作:再将电池搁置第二预设时间后,对电池以第二预设电流恒流放电至第二截止电压,测试出每个电池的放电时间,并以第二截止电压恒压放电第三预设时间;
重复至少一次以上的充电操作和放电操作,得到每个电池的平均放电时间、放电平台曲线和充电平台曲线,计算出每个电池的放电容量;
S3、筛选出放电容量在同一等级的电池,再将筛选出的电池测试出放电平台曲线和充电平台曲线进行对比,将放电平台曲线和充电平台曲线一致的电池归为一个档位;
S4、上述同档位的电池在第二预设温度下,搁置第四预设时间;再对所有的电池同时进行开路电压和内阻的测试,以筛选出合格的电池,每款电池合格标准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开路电压和内阻进行筛选。
在上述方法中,每个电池的放电容量的计算公式为:放电容量=第二预设电流恒流×平均放电时间。
在上述方法中,充电操作和放电操作是在电池检测柜上操作,以直接测试得出每个电池的平均放电时间、放电平台曲线和充电平台曲线。
在上述方法中,第一预设温度为22-28℃,减少了环境温度对电池的影响。
在上述方法中,第一预设时间为5-30min,保证了能够考察电池自放电情况。
在上述方法中,第一预设电流为1-2C,第一截止电压为2.6-3.0V,第一截止电流为6-10A,保证电池稳定充电。
在上述方法中,第二预设电流为1-2C,第二截止电压为1.4-1.8V,第二预设时间为5-10min,第三预设时间为60-120min,保证电池稳定放电。
在上述方法中,充电操作和放电操作重复次数为2-6次,既能达到筛选效果,也不会因过多的充电和放电而影响电池的寿命。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45-60℃,所述第四预设时间为1-5天,保证了能够考察电池高温的自放电情况。
本发明一种锂电池性能筛选方法,有益效果如下:
1.方法参数设置合理,经过一次以上充电操作和放电操作循环,提高了电池容量的一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31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蓝莓自动分等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行程剔废装置及其双行程剔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