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紧急呼叫报警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23131.3 | 申请日: | 2017-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4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 发明(设计)人: | 闫洪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洪霖 |
| 主分类号: | H04W4/90 | 分类号: | H04W4/90;H04W76/5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宏德 |
| 地址: | 710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紧急 呼叫 报警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紧急呼叫报警系统及方法,能够与现有移动通讯终端方便匹配,增强和扩大求救信号,实现主动及时的呼叫报警。上述系统包括若干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包括处理器,天线,带通滤波器,无线信号接收单元,无线信号发送单元,储存器,数据交换接口,信号发送开关。上述方法包括:系统初始化;主动报警装置将报警信息向外发送;报警信息通过对应的移动通讯终端发送到设定对象处;报警系统中待机的报警装置接收到报警信息,通过对应的处理器自动控制开启无线信号发送单元,转发接收到的报警信息;在报警系统内至少三个接收到报警信息的报警装置形成自组网络,通过报警信号定位主动报警装置,完成报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共安全通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紧急呼叫报警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紧急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身安全、财产损失或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通常当个人出现突发严重疾病、野外失联或突发不法侵害等紧急情况时,求助人最为常用的处理方式是电话求救。但是由于电话求救时,需要个人拨打电话并能清楚的表达紧急事件的地点和具体情况,首先需要有手机信号,其次还需要时间较长和个人镇静;实际情况下,往往出现惊慌而无法做出或者不能做出有效的呼救,或者在没有信号区域电话不能拨打,或者不能清楚的表述紧急事件的详细信息时,导致救援无法或不能有效及时的实施,造成生命或财产受到不应有的损失。
近年来,野外旅游失联事件、煤矿安全事故屡有报道。野外和井下搜救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使如此,由于通讯不畅的原因,求救信号微弱,常常造成搜救延迟,严重时威胁着失联人员的生命或健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紧急呼叫报警系统及方法,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与现有移动通讯终端方便匹配,增强和扩大求救信号,实现主动及时的呼叫报警。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紧急呼叫报警系统,包括若干报警信号频率相同且一一对应连接移动通讯终端的报警装置;
所述的报警装置包括处理器,依次连接的天线和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上分别连接的无线信号接收单元和无线信号发送单元,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的储存器,用于与移动通讯终端互联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交换接口,用于手动控制开启无线信号发送单元发送报警信号的信号发送开关;
所述处理器的IO接口分别连接数据交换接口和储存器,输出端连接无线信号发送单元,输入端连接无线信号接收单元;处理器用于通过数据交换接口与移动通讯终端交换数据,以及通过自动控制开启无线信号发送单元转发接收到的无线信号。
优选的,无线信号发送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调制电路和放大电路,调制电路连接在处理器的输出端,放大电路输出端连接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
优选的,无线信号接收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选频放大电路和解调电路,解调电路连接在处理器的输入端,选频放大输入端连接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的报警装置还包括与移动通讯终端连接的供电接口;所述的供电接口和数据交换接口采用同一个Typc-C接口。
优选的,所述的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数据交换接口获取移动通讯终端的状态和信息,与报警信号同时发送;所述的处理器还用于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通过数据交换接口传输给移动通讯终端。
一种紧急呼叫报警方法,基于上述的任意一紧急呼叫报警系统,包括,
步骤1,初始化;将若干个报警装置通过数据交换接口与对应的移动通讯终端一一对应连接,获取并识别移动通讯终端对应的用户身份特征信息,完成初始化后待机;
步骤2,主动报警;信号发送开关被打开的报警装置为主动报警装置,将报警信号和对应的身份特征信息作为报警信息,由对应的处理器控制向外发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洪霖,未经闫洪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31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