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21335.3 | 申请日: | 2017-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68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徐康台;崔增具;金荣珉;崔容华;早瀬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F28D1/053;F28F1/10;F28F1/22;F28F9/02;F28F9/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波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 ||
本文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更具体地涉及具有改进的制冷剂流动结构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包括布置在第一和第二排中的多个管,连接到多个第一和第二排管的一端的第一和第二集管,沿垂直方向将第一集管的内部分成第一和第二通道并将第二集管的内部分成第三和第四通道的第一挡板,连接到第二通道以允许制冷剂在其中流动的入口管道,以及连接到第三通道以排出制冷剂的出口管道。第一排中的多个管包括第一和第二区域,通过第一挡板垂直分隔并具有相反的制冷剂流动方向,第二排中的多个管包括第三和第四区域,通过第一挡板垂直分隔并且具有相反的制冷剂流动方向,并且连接到第二通道的第二区域和连接到第四通道的第四区域具有相同的制冷剂流动方向。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更具体地涉及具有改进的制冷剂流动结构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通常,热交换器包括制冷剂在其中流动并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管,与管接触以扩大散热区域的热交换器翅片,管的两端在其中连通的集管(header),和蒸发器或冷凝器。热交换器可以与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和用于膨胀制冷剂的膨胀阀一起构成制冷循环。
制冷剂流过集管,然后通过集管流动到热交换器。制冷剂可在管内流动的同时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此时,当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时,随着制冷剂与大量外部空气接触,热交换量增加,从而提高了热交换器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通过允许制冷剂均匀流动到管和通过优化制冷剂流路而具有改善的热交换性能。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通过延迟在热交换器翅片上形成的霜的生长而具有改善的热交换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热交换器包括布置在第一排和第二排中的多个管,连接到多个第一排管的一端的第一集管和连接到多个第二排管的一端的第二集管,沿垂直方向将第一集管的内部分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并沿垂直方向将第二集管的内部分成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的第一挡板,连接到第二通道以允许制冷剂在其中流动的入口管道,以及连接到第三通道以排出制冷剂的出口管道。
第一排中的多个管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通过第一挡板垂直分隔并具有相反的制冷剂流动方向,第二排中的多个管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该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通过第一挡板垂直分隔并且具有相反的制冷剂流动方向,并且连接到第二通道的第二区域和连接到第四通道的第四区域具有相同的制冷剂流动方向。
热交换器还可以包括连接到多个第一排管的相对端的第三集管,连接到多个第二排管的相对端的第四集管,以及沿垂直方向将第三集管的内部分成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并沿垂直方向将第四集管的内部分成第七通道和第八通道的第二挡板。
通过入口管道流入第一集管的制冷剂可以依次通过第二通道、第一区域和第六通道流动到第三集管,并且从第六通道向上流动并依次通过第五通道、第二区域和第一通道流回到第一集管。
热交换器还可以包括连接第一通道和第四通道的连接管道,并且第一通道中的制冷剂可以通过连接管道流入第四通道。
通过连接管道流入第二集管的制冷剂可以依次流过第四通道、第四区域和第八通道到第四集管,并且从第八通道向上流动,并且依次通过第七通道、第三区域和第三通道流回到第二集管,然后流动到出口管道。
热交换器还包括分配制冷剂并且将第二通道的内部分成第一制冷剂分配部分和第一制冷剂引入部分的第一分配构件,用于将第五通道的内部分成第二制冷剂分配部分和第二制冷剂引入部分的第二分配构件,用于将第四通道的内部分成第三制冷剂分配部分和第三制冷剂引入部分的第三分配构件,以及用于将第七通道的内部分成第四制冷剂分配部分和第四制冷剂引入部分的第四分配构件。
第一制冷剂分配部分和第二通道在上下方向上的横截面积比率在35%至45%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13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冷系统及其润滑方法
- 下一篇:换热器、换热器的集管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