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洪渠的清淤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21194.5 | 申请日: | 2017-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6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 发明(设计)人: | 林艺红;李金童;唐芳明;巫颖晖;何群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三航(厦门)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3/00 | 分类号: | E02B3/00;E02F3/8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湾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9 | 代理人: | 肖进 |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清淤 施工段 堆场 防渗 沉淀处理 排洪 施工 余水 疏浚 生态修复工程 海上 泥浆泵 絮凝法 底面 底泥 两级 内边 排干 围堰 淤积 污染物 上游 环保 渠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洪渠的清淤施工方法,将渠道自上游至下游分成三个施工段并包括以下工序:第一施工段和第二段施工段的清淤工序、第三施工段的清淤工序、疏浚余水沉淀处理工序和海上堆场防渗工序;进行第一施工段和第二段施工段的清淤工序时,采用环保清淤并采用定制小型绞吸船和4010型绞吸船施工;进行第三段施工段的清淤工序时,采用排干清淤及泥浆泵施工;进行疏浚余水沉淀处理工序时,采用两级絮凝法进行疏浚余水沉淀处理;进行海上堆场防渗工序时,包括堆场围堰内边坡坡面防渗和堆场底面防渗。本发明的排洪渠的清淤施工方法不仅解决了淤积问题,还能清除底泥中的污染物,为进一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打下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洪渠的清淤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排洪渠是为了预防洪水灾害而修筑的沟渠,在遇到洪水灾害时能够起到泄洪作用,提高抵御洪水侵害的能力。但是由于沿线村庄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入渠内,致使水质恶化形成黑臭水体,渠底淤积严重,对周边城市环境和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还使渠道原有的调蓄洪水和防灾减灾的能力有所减弱。为减缓淤积,延长排洪渠的寿命,必须要对排洪渠进行整治,整治分截污、清淤和生态修复三个步骤进行,其中清淤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它能使河床淤积得到很好的改善,以免遇到特大洪水时常不能及时泄洪,对两岸造成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排洪渠的清淤施工方法,它不仅解决了淤积问题,还能清除底泥中的污染物,为进一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打下基础。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排洪渠的清淤施工方法,将渠道自上游至下游分成三个施工段,第一施工段和第二施工段的渠道宽度为80~90mm,第三施工段的渠道宽度为50~60mm;在第二施工段的中部北侧设置一个C型沉淀池和一个B型沉淀池,在B型沉淀池的西北侧设置第一海上堆场,该第一海上堆场上还设置一个A型沉淀池Ⅰ,在第三施工段的中部北侧设置一个纳泥池和第二海上堆场,该第二海上堆场上也设置一个A型沉淀池Ⅱ;
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第一施工段和第二段施工段的清淤工序、第三施工段的清淤工序、疏浚余水沉淀处理工序和海上堆场防渗工序;
进行第一施工段和第二段施工段的清淤工序时,采用环保清淤并采用定制小型绞吸船和4010型绞吸船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1)施工水深控制步骤,在排洪渠的第二施工段的尾端沿着渠道的方向和垂直渠道的方向分别设置一座临时简易的可活动挡闸,使第一施工段和第二段施工段的水深为2.0m;
2)管线铺设步骤,定制小型绞吸船的排泥管的管径为D300mm,4010型绞吸船的排泥管的管径为D400mm;定制小型绞吸船的排泥管的水上段是沿着渠道的中线采用浮管方式布置,定制小型绞吸船的排泥管的陆地段采用下穿方式通过陆地道路后接入C型沉淀池;4010型绞吸船的排泥管铺设在C型沉淀池与第一海上堆场之间;
3)浚前测量步骤,采用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和高低频水深测量技术进行浚前测量;
4)清障步骤,采用水上挖掘机对渠道进行清障,保证定制小型绞吸船的施工能正常进行;
5)先期处理重金属污染步骤,采用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相结合的方式;物理处理时,先通过抽泥泵将重金属污染段内的渠底淤泥与重金属未污染段的渠底淤泥吹至靠近第二段施工段尾端的宽阔水面进行混合,再经过定制小型绞吸船绞吸后吹到第一海上堆场附近的储泥坑;化学处理时,先在渠道的重金属污染段内选择一段长度为100m的试验段,在试验段内投放重金属稳定剂,与渠底淤泥进行充分的搅拌,经过检测确定重金属稳定剂的最佳投放量;再将渠道内的水深控制在20cm,采用人工将重量为淤泥重量的7%的重金属稳定剂搬运至水上挖掘机,由水上挖掘机进行抛洒,然后用挖掘机将渠底淤泥与重金属稳定剂进行初步搅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三航(厦门)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未经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三航(厦门)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11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