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进行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1064.1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1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克占 | 申请(专利权)人: | 寿县绿园特种水产生态养殖加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C02F3/34;C02F103/2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安徽深蓝律师事务所34133 | 代理人: | 汪锋 |
地址: | 232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生物 技术 进行 南美 对虾 淡水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进行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对虾生产国,近年来对虾疾病的发生程度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对虾养殖业面临瓶颈。因此,寻找一种新型的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已迫在眉睫。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发出一种以多种微生物共生平衡体,采用生物调控方式,解决水质问题,提高对虾养殖成功率,增加水产养殖效益,提升水产品安全问题。由此,诞生了新型水产养殖新技术--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technology,BFT)。
生物絮团技术,是通过异养菌和藻类在可控条件形成絮团,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氮和有机碳等,将其转化为菌体蛋白,同时絮团本身又可以作为水产动物的饵料生物,以此形成一个微循环,达到控制水质和营养物质二次利用的技术。
对虾在室外土质池塘中的养殖多采用海水或盐水养殖,因此应用生物絮团养殖技术往往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其中由于降雨或蒸发引起的盐度突变是最关键的问题。已有研究显示盐度变化能影响对虾的存活、生长和免疫防御等生理功能,同时还会引起生物絮团中微生物类群组成和活性物质成分的变化,由此对对虾的生长和生理健康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进行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方法。
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池塘准备:
将养殖池进行消毒、暴晒、清塘后,经筛网过滤后注入新水,保持进水量为水池总水量的2/3,调节养殖水系pH值为7.5-8.5,在池底设有温度调节装置;
(2)向养殖池内泼洒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一次性添加碳源以及氮源,维持水体中碳含量为25-35mg/L,维持水体中氮含量为 1-3mg/L,使水体中 C/N 的质量比为 12-18:1;
(3)生物絮团培养:
对养殖池内水体进行充分曝气,同时使用增氧机对水体进行增氧,控制水体溶解氧维持在 5mg/L以上,温度维持在 25℃-35℃,连续培养3-6天,生物絮团初步形成,调节水温在20-25℃后,进行虾苗放养;
(4)养殖管理:
①、放养后1小时内,通过添加盐调节水体盐度在0.8-1.5‰,然后开始每日加入新水,在长成3-5cm的幼虾时加满水,同时控制水体pH值在7.6-8.2,通过增氧机控制溶氧量在4-6%;
②、长成幼虾后,开始进行换水,每日换水量在4-8%,逐渐降低水体盐度,控制pH值在8.0-9.0,溶氧量在5-7%;
③、每1-3天向养殖池内施加枯草芽孢杆菌,并调节碳源使水体中 C/N维持稳定,同时每日开启空压机保持池内水体微流动态;
(5)捕捞:当成虾长度在8-10cm时进行捕捞。
其中,所述步骤(2)的碳源选取蔗糖、麦麸、玉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氮源为氯化铵。
其中,所述步骤(2)中乳酸菌的泼洒量为1-2L/亩,枯草芽孢杆菌的泼洒量为200-300g/亩。
其中,所述虾苗投放密度为0.2-0.3万尾/平方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乳酸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生物通过曝气,快速培养生成生物絮团,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中,通过异养菌的同化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氨氮、亚硝态氮,实现养殖水质的净化作用,同时生物絮团富含的粗蛋白和粗脂肪等营养物质,以及有利于对虾消化生长的胞外酶类,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投饵量,同时可以显著提高对虾免疫力;此外通过逐渐降低水体盐度能缓慢调整养殖环境,避免环境中因盐度变化波动给养殖生物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达到养殖淡水对虾的目的,提高养殖质量和产量,改善对虾对环境的适应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进行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池塘准备:
将养殖池进行消毒、暴晒、清塘后,经筛网过滤后注入新水,保持进水量为水池总水量的2/3,调节养殖水系pH值为7.5-8.5,在池底设有温度调节装置;
(2)向养殖池内泼洒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一次性添加碳源蔗糖,氮源氯化铵,维持水体中碳含量为30mg/L,维持水体中氮含量为 2mg/L;
(3)生物絮团培养:
对养殖池内水体进行充分曝气,同时使用增氧机对水体进行增氧,控制水体溶解氧维持在 5mg/L以上,温度维持在30℃,连续培养5天,生物絮团初步形成,调节水温在20℃后,进行虾苗放养;
(4)养殖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寿县绿园特种水产生态养殖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寿县绿园特种水产生态养殖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10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