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对焦及光学防手震机构的整合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17710.7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9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黄民杭;吴富源;胡朝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9 | 分类号: | G02B7/09;G03B5/00;G03B13/36;H04N5/232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章侃铱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手震 镜头座 光轴 整合结构 自动对焦 磁性件 侧壁内缘 框架悬吊 上下移动 中心横向 不接触 弹性件 角空间 驱动板 悬吊件 对焦 悬吊 移动 配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对焦及光学防手震机构的整合结构,其包括一镜头座,其外侧配置有一对焦线圈;镜头座通过一第一弹性件悬吊于一框架的中心,且框架的侧壁内缘贴近但不接触到对焦线圈的外缘;多个磁性件设置在框架与镜头座之间的四个角空间中并对应对焦线圈的外缘,用以驱使镜头座沿着一光轴的方向上下移动;多个悬吊件将框架悬吊在光轴的方向上;一第一驱动板具有多个第一防手震用线圈,每一第一防手震用线圈对应一磁性件,用以驱使框架以光轴为中心横向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对焦及光学防手震机构的整合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小型照相模块中的自动对焦(auto focus,AF)及光学防手震(optical image stabilizer,OIS)机构的整合结构。
背景技术
在照相模块(camera module)小型化的趋势下,许多手持式数字产品 (handhelddevice)都内建有照相功能,如手机(mobile phone)或平板计算机(tablet PC)等,且功能越来越多,例如自动对焦(AF)、防手震(anti-shaking)等功能。
防手震功能又包括电子防手震(electronic image stabilizer,EIS)与光学防手震(OIS)系统两种。电子防手震(EIS)系统是将影像感测组件(image sensor) 所撷取的数字化影像(digital image)进行优化处理,以补正振动造成的影像失焦(out of focus)而产生的模糊影像(blurred images),但效果有限。而光学防手震(OIS)则是在照相模块中增加影像稳定器(Image Stabilizer,IS)结构,当振动发生时通过调整镜头(lens)与影像感测组件(image sensor)之间的光学对焦偏移量(optical focus offset)进行精确对焦,防手震效果相当优良。
然而,由于光学防手震系统需要增加影像稳定器结构,因此会增加照相模块的体积,以往只能使用在高阶数字相机中,而高阶超超薄手机或超超薄相机的兴起,其防手震功能仅能使用电子防手震系统,而无法使用光学防手震系统。
发明内容
有鉴于前述现有问题点,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对焦及光学防手震机构的整合结构,可使照相(镜头)模块维持小型化的体积而能安装于高阶超超薄手机或相机中,并在最小的尺寸空间中使用最大的镜头组以提高光学分辨率,同时兼具自动对焦与光学防手震的功能,以增加镜头模块的附加价值,降低镜头模块的组件成本。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对焦及光学防手震机构的整合结构,包括:一镜头座,用以装入一镜头组,该镜头组与一影像感测组件排列在一光轴上,且镜头座的外侧配置有一对焦线圈;一框架,前述镜头座通过一第一弹性件悬吊在该框架的中心,且框架的侧壁内缘贴近但不接触到对焦线圈的外缘;多个磁性件,设置在框架与镜头座之间,并对应对焦线圈的外缘,使对焦线圈流通电流时与所述多个磁性件之间产生电磁驱动力,驱使镜头座沿着光轴的方向上下移动;多个悬吊件,将框架悬吊在光轴的方向上;一第一驱动板,设置在框架靠近前述影像感测组件的一端,具有多个第一防手震用线圈,每一第一防手震用线圈对应一磁性件,使所述多个第一防手震用线圈流通电流时与所述多个磁性件之间产生电磁驱动力,驱使框架以光轴为中心横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前述框架的材质包括金属,且框架的每两相邻侧壁面对对焦线圈的外缘之间皆形成有一角空间,而前述磁性件分别配置在各所述角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前述每一角空间中更设有一L形板,包括:一第一板,呈三角形,其中两边分别连接在框架的两相邻侧壁的一端;以及一第二板,呈长板状,由第一板的第三边向两相邻侧壁的另一端延伸,且面对该两相邻侧壁的交角处;其中前述磁性件贴近第一板及该两相邻侧壁,且磁性件与第二板之间有一间隔空间,使前述对焦线圈能伸入该间隔空间之中。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前述磁性件的形状为符合前述角空间形状的梯形或三角形,且磁性件面对前述对焦线圈的外缘的一面是呈平面状或弧面状,配合对焦线圈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77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