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工艺的炔烃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17338.X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25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云;常仁杰;郭花蕾;赵强;苗安然;徐国辉;李延生;孙成贤;李艳;史晓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5/09 | 分类号: | C07C5/09;C07C5/05;C07C11/08;C07C5/48;C07C11/167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刘燕武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丁烯 氧化 脱氢 丁二烯 工艺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工艺中炔烃的处理方法,利用碳四原料作为稀释剂,将自第二萃取塔侧线采出的含碳四炔烃的混合物稀释后送入选择性加氢反应器,通过炔烃和二烯烃的选择性加氢反应,将其转化为顺‑2‑丁烯,反‑2‑丁烯和丁烯‑1,作为氧化脱氢制丁二烯的原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解决了丁二烯装置中附加值低并具有危险性的碳四炔烃的去向问题,而且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和丁二烯产品收率,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工艺的炔烃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丁二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原料,用来生产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目前丁二烯的主要来源来自蒸汽裂解制乙烯副产的C4馏分,通过丁二烯抽提工艺得到丁二烯产品。但是随着蒸汽裂解原料轻质化,蒸汽裂解制乙烯副产的C4馏分越来越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通过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工艺是丁二烯来源的一个有效补充。MTO装置副产的C4馏分,含丁烯90wt%左右,1,3-丁二烯约2~3wt%,异丁烯4wt%左右,烷烃约3~4wt%。是非常好的丁烯氧化脱氢工艺生产丁二烯的原料。
不管是丁二烯抽提工艺还是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工艺都会有炔烃的生成,炔烃中的主要成分是碳四炔烃(乙烯基乙炔、丁炔),高浓度的碳四炔烃(乙烯基乙炔)极易分解爆炸,给安全生产带来严重隐患,为了确保装置安全稳定运行,必需用稀释剂将炔烃稀释至安全浓度。
通常丁二烯抽提工艺或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工艺,稀释剂选用的是装置内的抽余碳四或来自界外的丁烷,将炔烃稀释后排放至火炬燃烧处理,稀释剂用量是炔烃量的5~9倍,这样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是稀释后送至罐区再用大量的丁烷稀释作为锅炉燃料或民用液化气销售,目前国家已经禁止销售这种液化气,一是含有乙烯基乙炔的液化气燃烧时冒黑烟污染居民生活环境;二是容易爆炸,给居民生命财产带来隐患;作为锅炉燃料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国家要求的清洁生产,安全环保的理念。如果选择一种合适的稀释剂将碳四炔烃稀释,然后通过选择性加氢的方法将其转化为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工艺的原料,将会大大提高烃类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现有技术丁二烯炔烃尾气通常采用加氢方法加工利用。
丁二烯炔烃尾气采用加氢方法处理的相关专利CN200810239462.3公开了一种碳四馏分的高度不饱和烃的选择性加氢方法,以丁二烯抽提后得到的富含炔烃的残余物料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采用固定床反应器,选择性加氢得到1,3-丁二烯,再将反应产物送回到抽提装置;这一技术的缺点是炔烃残余物经稀释后炔烃浓度比较低,选择加氢后丁二烯浓度较低,大量稀释剂在系统内循环,能耗非常高致使经济性不好。
另一项专利CN03159237.6公开了一种丁二烯抽提装置产生的富含炔烃的混合烃的利用方法,使氢气与炔烃甚至丁二烯反应以除去炔烃甚至丁二烯,产物可作为燃料,也可进一步回收丁烯-1和其他单烯烃。该技术的缺点是加氢产物送到丁烯-1回收装置,只有丁烯-1得到回收,反应产物中还有大量的异丁烯、顺、反-丁烯-2,这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利用;
另一项专利CN105585411 A公开了一种丁二烯抽提装置的丁二烯尾气,液化后进行加氢,将炔烃、二烯烃加氢为丁烯-1,顺、反-丁烯-2进行异构化反应,正构丁烯转化为异丁烯,将富含丁烯-1和异丁烯的液相物料送MTBE/丁烯-1装置作原料,缺点是两次转化,能耗高,经济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工艺的炔烃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工艺的炔烃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碳四原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送入碳四进料罐,另一部分送入炔烃蒸出塔回流罐,以稀释碳四炔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73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