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盒的防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817260.1 | 申请日: | 2017-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3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 发明(设计)人: | 华权高;龚婷;徐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生之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3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 地址: | 430206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胱氨酸 检测 试剂盒 防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化诊断试剂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盒的防腐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型同型半胱氨酸(HCY)被转化成游离HCY,游离HCY在胱硫醚β-合成酶(CBS)催化下和丝氨酸反应生成L-胱硫醚;L-胱硫醚在胱硫醚β-分解酶(CBL)催化下又生成HCY、丙酮酸和NH3。该循环反应生成的丙酮酸可以用乳酸脱氢酶LDH和NADH检测到,NADH转变成NAD的速率与样品中HCY含量成正比。
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采用循环酶法的方法学来测定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该试剂盒具有快速精准的特点。由于试剂成分中L-丝氨酸浓度只有0.04g/L,浓度比较低,L-丝氨酸这个参加反应的底物加入到试剂溶液后如果配制过程中感染细菌,L-丝氨酸就会成为细菌和霉菌的培养基,试剂可能会有大面积长菌的危险,因而限制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的稳定性,而试剂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试剂的质量,这也是试剂立足于市场经济的根本条件。同时,由于目前使用的试剂盒组分复杂,再添加防腐剂后对测值有一定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对于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盒的防腐常用的药剂为叠氮钠,如中国专利“一种稳定的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盒”CN 104198726 B,但使用叠氮钠防腐存在缺点是不能够抑制霉菌在试剂盒中的生长和繁殖,霉菌的生长会造成试剂盒稳定性下降。因此,找到既能够防止细菌和霉菌污染,又能够保持测值的准确性的防腐剂,是一件很关键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二乙醇胺的作用为:在试剂盒制备中作为缓冲液成分和底物成分,如中国专利“蛋白质的测定方法与蛋白质检测试剂盒”CN101477129A/“南芥菜花叶病毒的检测方法及专用试剂盒”CN101893631A;但目前没有将二乙醇胺作为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盒防腐剂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盒的防腐方法,向试剂中添加两种防腐剂叠氮钠和二乙醇胺,使试剂盒保持原来的测值稳定性,同时避免了霉菌和细菌对稳定性的影响。
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和不懈努力,获得了一种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盒的防腐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根据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循环酶法)试剂中主要组成成份为R1:检测试剂1(乳酸脱氢酶>35KU/L,丝氨酸为0.04g/L,NADH>0.47mmol/L);R2:检测试剂2(胱硫醚β-合成酶(CBS)>2KU/L,胱硫醚β-分解酶(CBL)>10KU/L)配制出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循环酶法),本发明的防腐方法在检测试剂中加入0.5-5g/L叠氮钠和0.5-5ml/L二乙醇胺,叠氮钠优选的添加量为1g/L,二乙醇胺优选的添加量为1ml/L,有效防止细菌和霉菌污染试剂盒。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一种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盒的防腐方法,叠氮钠和二乙醇胺的添加量为各物质在试剂中的终浓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为:使用适量的二乙醇胺和叠氮钠作为防腐剂,试剂盒能够保持原来的测值稳定性,同时避免了霉菌和细菌对稳定性的影响;且二乙胺不仅能有效抑制霉菌的污染,而且能协同提高叠氮钠对细菌的抑制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仅用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根据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循环酶法)试剂中主要组成成份为R1:检测试剂1(乳酸脱氢酶>35KU/L,丝氨酸为0.04g/L,NADH>0.47mmol/L);R2:检测试剂2(胱硫醚β-合成酶(CBS)>2KU/L,胱硫醚β-分解酶(CBL)>10KU/L)配制出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循环酶法),试剂分为七份:取一份不加入任何防腐剂的试剂,加入100微升的去离子水,并放于37℃烘箱中培养72个小时后取出试剂放置于HITACHI 7100生化仪中检测。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生之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生之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72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