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溶性富勒烯外用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17127.6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19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儒;李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福纳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8/19 | 分类号: | A61K8/19;A61K8/86;A61K8/92;A61Q19/00;A61Q19/02;A61Q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悦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4 | 代理人: | 司丽春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溶性 富勒烯 外用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富勒烯外用组合物,还有其制备方法,水溶性富勒烯外用组合物其含有水溶性助剂以及在水溶性助剂中溶解的富勒烯,其中富勒烯浓度为0.01‑10mg/ml,该组合物粒径小,且快速吸收,具有美白祛斑,祛皱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日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美容作用的外用组合物。
背景技术
1985年科学家Kroto、Smalley、Curl等人在研究太空深处的碳元素时发现了C60富勒烯,1996年三人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富勒烯与金刚石、石墨同为碳的同素异形体。C60是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球形分子,由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组成,每个碳原子和相邻的三个碳原子通过SP2杂化成键,因形似足球而被称为“足球烯”。具有笼状碳原子团簇结构的系列分子被统称为—富勒烯,主要有空心富勒烯、内嵌富勒烯、富勒烯衍生物及杂环富勒烯等。常见的C60、C70、C76、C84等种类。
富勒烯的多个P轨道构成的大π键共轭体系,使得其具有较强的接受电子的能力,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使其具有优异的清除自由基性能,被称为“自由基海绵”,同时还表现出了优异的抗氧化性能。使其在化妆品材料、生物医药等方面得到广泛关注。
通过将C60嵌入表面活性剂中,C60仍可以消除细胞内的活性氧,抑制线粒体的去极化、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激活、细胞膜上磷脂酰丝氨酸的曝光以及DNA的分裂,C60表现出了保护细胞不被氧化凋亡的作用。C60脂质体复合物通过防御UVA对皮肤结构,细胞核和胶原纤维的破坏以及向人体皮肤组织的渗透来起到抗氧化作用,是维他命C的172倍,能够亲和自由基。
Fathi Moussa教授长期从事C60的性质研究工作,作为将富勒烯溶于橄榄油中进行研究的第一人,他们通过对老鼠10-17个月每两周喂一次(每公斤体重喂4毫克富勒烯),对照组老鼠17-38个月死亡,而试验组寿命则延长至59-66个月,发现富勒烯具有长寿保健功能。期间无论体重,生理表现无一异常,并未发现C60具有毒性和生物遗传性,相反一定量的C60具有清除自由基性能,从而使动物免受过多自由基产生的危害。
作为外用品,已有专利报道了富勒烯相关的产品,例如C60-PVP,申请号:200480005008.1,200580049615.2,由于制备工艺及PVP与C60的复合特性限制,在该复合物中,C60的含量不超过1%,加之PVP有明显的成膜性,过多的涂敷在皮肤表层后对某些化妆品功效的发挥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C60-角鲨烷,申请号201510427642.4,但是C60在角鲨烷中的溶解度有限,同时角鲨烷是油溶液,使得该系列产品的使用受限。
富勒烯是一种非极性分子,具有强烈的疏水性,仅能够溶于对生物体有害的非极性有机溶剂如甲苯、苯、环己烷、氯仿中。富勒烯本身疏水性性质直接影响了其生物活性的发挥,尤其是水溶性条件下发挥作用。为了更好的促进吸收,将富勒烯制成易于皮肤快速吸收其呈分子状态的小粒径溶液型或乳剂型的富勒烯还没有被研究过。
本发明专利发明的含富勒烯的组合物,确保了富勒烯以分子状态分散于所选水溶性助剂中,得到的含富勒烯的组合物性质稳定,可用于任何外用配方。本发明组合物不同于胶束包覆的富勒烯复合物,组合物的粒径在200nm以内,更易于吸收和利用,功效更容易发挥。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美容作用的富勒烯组合物,该组合物粒径小,且快速吸收,具有美白祛斑,祛皱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该组合物具有美白祛斑、祛皱的用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水溶性富勒烯外用组合物,其含有水溶性助剂以及在水溶性助剂中溶解的富勒烯,其中富勒烯浓度为0.01-10m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福纳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北京福纳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71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