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片式钛酸钡陶瓷材料的流延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16111.3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5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州迈特新材料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4B35/468 | 分类号: | C04B35/468;B28B1/29;C04B35/64 |
代理公司: | 北京恩赫律师事务所 11469 | 代理人: | 刘守宪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德州市德州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钛酸钡 陶瓷材料 成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式钛酸钡陶瓷非水基流延成型新方法,该方法钛酸钡粉体质量百分比为60%‑65%,添加剂以二甲苯与正丁醇作为溶剂,分散剂选用磷酸三丁酯和蓖麻油,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为粘结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增塑剂。浆料配方所用试剂成本低、使用安全、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流延后烧结得到得到的片式钛酸钡陶瓷无卷曲,具有结构均匀、表面光滑,致密度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多层陶瓷电容器、陶瓷基片、各种传感器、半导体材料和敏感元件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式钛酸钡陶瓷非水基流延成型新方法,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钛酸钡是一种典型的铁电材料,被当作是钛酸盐系列电子陶瓷的母体材料,因此,也被人们称为“电子陶瓷产业的支柱”。近些年来,钛酸钡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人们通过掺杂改性,希望得到性能更加优良的电子陶瓷。钛酸钡作为钙钛矿类化合物的典型代表,具有高的介电常数、低的介质损耗和优良的铁电、压电、耐压和绝缘性能,在制造高电容多层电容器、陶瓷基片、各种传感器、半导体材料和敏感元件中得到广泛的使用。流延成型是一种制备陶瓷薄膜材料的方法,被用于制备单层或多层陶瓷材料。多年来,各国学者对于流延技术和流延工艺不断探索,使流延成型技术不断走向成熟。现如今,流延成型已成为多层电容器和多层陶瓷基片的主要生产方法,同时也是电子元器件生产的必要技术。
流延成型是在 1947 年由 Glenn Howatt最先提出的关于制备陶瓷薄片的工艺方法,是一种将陶瓷粉体与各种陶瓷添加剂混合得到稳定的浆料,然后在流延机上制得一定厚度片式陶瓷的成型方法。现在已经成为制备片式陶瓷电容器,陶瓷基板的主要方法。相对于其他陶瓷成型方法,流延法具有以下几点优点:可以制备出面积大、厚度小、表面平整光滑的陶瓷器件;操作比较简单,劳动强度相对小;材料利用率较高;材料呈二维分布,缺陷小;生产效率高,生产可连续性。适于成型大型薄板陶瓷或金属部件, 这类部件几乎不可能或很难通过压制或挤制成型, 而通过流延成型制造各种尺寸和形状的坯体则十分容易,而且可以保证坯体质量。
本发明通过改变了溶剂和分散剂的配方,选用毒性较小的二甲苯和正丁醇作为有机溶剂,获得了高质量的生瓷带,调整排胶烧结工艺得到平直无卷曲的薄片式陶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片式钛酸钡陶瓷非水基流延成型新方法,工艺简便、毒性低,制造成本低。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1)按照化学计量比称量碳酸钡(BaCO3)和氧化钛(TiO2),以去离子水为球磨介质,以300 r/min的转速高能球磨6h后,将粉体干燥过筛,在1100℃煅烧2 h,得到纯钛酸钡(BaTiO3)粉体。
(2)将钛酸钡粉体与溶剂、分散剂,球磨或搅拌混合(视浆料需求量而定),选择二甲苯与正丁醇作为溶剂,其中二甲苯和正丁醇质量比为1:1,分散剂选用磷酸三丁酯和蓖麻油按质量比1:1混合。
(3)再将球磨或者搅拌后的浆料,加入粘结剂和增塑剂,其中粘结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次球磨或者搅拌,直至粘结剂和增塑剂充分溶解。
(4)将步骤(3)得到的陶瓷浆料真空搅拌,进行除泡处理。
(5)将步骤(4)除泡后的陶瓷浆料,通过流延机进行流延处理,调节刮刀高度,以满足要求厚度的陶瓷生瓷片。
(6)将步骤(5)流延得到的陶瓷生瓷片,烘干后进行裁剪或冲孔,以得到具体要求尺寸的片式陶瓷。
(7)将步骤(6)裁剪或冲孔后得到的生瓷片,在马弗炉中烧结为片式陶瓷。
本发明中步骤(1)中BaCO3和TiO2的摩尔比为1:1,烘干温度为80℃,300目筛子过筛。
本发明中步骤(2)中钛酸钡粉体质量百分比为60%-65%,溶剂的质量百分比对应为30%-25%,分散剂的质量百分比为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州迈特新材料研究中心,未经德州迈特新材料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61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