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RETN和KLK1在作为结核病检测标志物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816110.9 申请日: 2017-09-12
公开(公告)号: CN107653313B 公开(公告)日: 2021-07-09
发明(设计)人: 潘丽萍;张宗德;陈效友;高孟秋;贾红彦 申请(专利权)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Q1/6883 分类号: C12Q1/6883;G01N33/68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
地址: 101149***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retn klk1 作为 结核病 检测 标志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RETN和KLK1在作为结核病检测标志物中的应用。通过实验证明,RETN基因和KLK1基因在正常组织、结核潜伏感染者(LTBI)和结核病患者(TB)中存在明显的表达差异,结核病患者(TB)组织中RETN基因的表达水平远高于正常组织或者结核潜伏感染者(LTBI);KLK1基因的表达水平远低于正常组织或者结核潜伏感染者(LTBI)。因此RETN基因和KLK1基因可以作为标志物用于检测或诊断结核病,从而对结核病的发生和进展进行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RETN和KLK1在作为结核病检测标志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发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现有超过500万名成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成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部分呈现带菌生存状态,并不会发展为结核病,称为潜伏感染者(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约5-10%的潜伏感染者会继续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国内各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基于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得出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大约在20-30%之间,即全国约有3-4亿人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数目庞大的无临床症状的结核潜伏感染者是活动性结核病的重要来源。此外,由于结核潜伏感染的预防性治疗方案与活动性结核病的抗痨治疗方案显著不同。因此,如何实现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与活动性结核病的早期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常用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方法包括传统的结核菌素实验(TST)以及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TST方法容易受到卡介苗接种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干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不够明确,更无法区别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病。新近推行的IGRAs方法,虽然能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但无法区分结核杆菌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病。目前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金标准仍然是经典的痰涂片染色显微镜下查找抗酸杆菌以及结核杆菌培养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这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均不高,痰涂片染色法的敏感性约30%,结核杆菌培养法的敏感性约60%。痰涂片染色法虽然可以当天出结果,但不能区分结核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也不能区分活菌还是死菌。结核杆菌培养法的敏感性虽高一些,但耗时较长,即使快速培养也需要1个月的时间才能得到结果。另外,对于临床上大量的肺外结核和涂阴、菌阴的结核患者,金标准检测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加剧了诊断的困难,给及时治疗带来了阻力。近年来虽然陆续出现了一些先进的基于核酸扩增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XpertMTB/RIF assay),但由于受到仪器设备和诊断费用的限制,以及假阳性率偏高等问题,还无法全面推广。因此,现行的结核病诊断方法或辅助诊断手段都无法实现快速有效的鉴别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病,使得临床上面临严重的治疗延误以及过度治疗等问题。基于此,寻找新的结核病特异标志物,鉴别诊断结核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病,已经成为结核病临床诊断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鉴别结核潜伏感染者和活动性结核病患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检测如下(1)-(3)中任一种的检测物的物质的新用途:

(1)RETN基因和KLK1基因;

(2)RETN基因和KLK1基因编码的mRNA;

(3)RETN基因和KLK1基因编码的蛋白。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检测物在制备用于鉴别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和结核潜伏感染者的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检测物在鉴别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和结核潜伏感染者中的应用。

上述应用中,所述检测物为检测如下(1)-(3)中任一所述的检测物所需的试剂和/或仪器:

(1)RETN基因和KLK1基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61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