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15873.1 | 申请日: | 2017-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6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鸭志田理;高木基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刘伟志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蓄冷 功能 蒸发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能够在抑制了通常制冷时的冷却性能降低的基础上延长冷能释放时间。具有热交换芯部(4),其具有材质相同的多个制冷剂流通管(12、13)、蓄冷材料容器(16)和外散热片(17),且在相邻的制冷剂流通管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15A、15B)。在第1间隙(15A)中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在第2间隙(15B)中配置有外散热片。在所有制冷剂流通管中,包含左右两侧壁(12a)与外散热片接触的第1制冷剂流通管(12)、和一个侧壁(13a)与蓄冷材料容器接触并且另一个侧壁(13b)与外散热片接触的第2制冷剂流通管(13)。第2制冷剂流通管的与蓄冷材料容器接触的侧壁的壁厚比第1制冷剂流通管的左右两侧壁的壁厚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将图1~图3中从以箭头X示出的通风方向的下游侧观察到的上下、左右(图1的上下、左右)设为上下、左右。
背景技术
例如,以环保和汽车的燃油效率提高等为目的,提出了一种在等待信号灯等的停车时使发动机自动停止的汽车。
在该汽车的车载空调中,考虑对蒸发器付与蓄冷功能,在发动机停止而压缩机停止时,释放蓄存在蒸发器中的冷能来将车室内冷却。
作为这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本申请人先前提出了如下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具有热交换芯部,该热交换芯部具有:多个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其将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并且将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蓄冷材料容器,其封入有蓄冷材料;和外散热片,在热交换芯部中,沿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由沿通风方向排列的两个制冷剂流通管构成的管组,由此在相邻的管组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在该所有间隙中的一部分且多个间隙中以与制冷剂流通管接触的方式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在上述所有间隙中的剩余的间隙中以与制冷剂流通管接触的方式配置有外散热片,并且配置有外散热片的间隙成为通风间隙,所有制冷剂流通管的材质相同,在所有制冷剂流通管中具有左右两侧壁与外散热片接触的第1制冷剂流通管、和左右两侧壁中的至少某一个侧壁与蓄冷材料容器接触的第2制冷剂流通管,第1制冷剂流通管的左右两侧壁的壁厚与第2制冷剂流通管的左右两侧壁的壁厚相同(参照专利文献1)。
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压缩机动作的通常制冷时,在第1制冷剂流通管内流动的制冷剂所具有的冷能经由其左右两侧壁而向两侧的外散热片传递,通过传递到外散热片的冷能而将在通风间隙中流动的空气冷却,将冷却后的空气送入到车室内。另外,在压缩机动作的通常制冷时,在第2制冷剂流通管内流动的制冷剂所具有的冷能经由其左右两侧壁中的与蓄冷材料容器接触的侧壁而向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传递并蓄存在蓄冷材料中。
在压缩机停止时,蓄存在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中的冷能经由第2制冷剂流通管(其左右两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与蓄冷材料容器接触并且另一个侧壁与外散热片接触)中的与蓄冷材料容器接触的上述一个侧壁而向第2制冷剂流通管传递,并经由第2制冷剂流通管的上述另一个侧壁而向外散热片传递,通过传递到外散热片的冷能而将在通风间隙中流动的空气冷却,将冷却后的空气送入到车室内。因此,在发动机停止而压缩机停止时,能够释放蓄存在蒸发器中的冷能来将车室内冷却,从而抑制了发动机停止时的制冷能力的急剧降低。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为了延长发动机停止而压缩机停止时的冷能的释放时间,增加蓄冷材料的数量是有效的,但在该情况下,在将热交换芯部的高度及左右方向的尺寸设为固定的情况下,需要增加蓄冷材料容器的数量,配置有外散热片的通风间隙的数量会减少而通常制冷时的制冷性能会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263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了通常制冷时的冷却性能降低的基础上延长冷能释放时间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未经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58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