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14839.2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68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杨万秋;夏忠国;杨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正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5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生 吸附 式兽用 疫苗 便携 注射 装置 | ||
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属于兽医学技术领域,由吸气囊(1)、进气溶苗管(2)、疫苗环囊(4)、倒刺针管(5)、连接柄(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刺针管(5)末端尖,倒刺针管壁(15)是围成倒刺针管腔(16)的壁,在平行倒刺针管尖(18)的直径的两端设置有两列针管倒刺(14),每列针管倒刺(14)从上到下均有3‑10个倒刺构成,倒刺针管尖(18)是倒刺针管壁(15)末端斜向削去一部分后形成的尖端,削掉的斜面与倒刺针管(5)中轴之间的夹角为10°‑20°;针管倒刺(14)和倒刺针管壁(15)外表面涂有一层浓度为1‑10PPM的蛭素。该装置制作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属于兽医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疫苗(vaccine)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或禽兽等动物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指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其中,由细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有时也统称为疫苗。第一个疫苗是1796年生产的,本质为牛痘疫苗,用以对抗天花。首支对抗霍乱的疫苗是1879 年生产的。首支对抗炭疽的疫苗是1881年生产的。首支对抗狂犬病的疫苗是1882年生产的。首支对抗破伤风、白喉的疫苗是1890年生产的。首支对抗伤寒热的疫苗是1896年生产的。首支对抗鼠疫的疫苗是1897年生产的。首支对抗结核病的疫苗卡介苗是1921年生产的。疫苗对抗病原的原理: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由于狮、虎、豹、狼、牛、马、猴等兽体型较大,常具有攻击力,注射疫苗会给它们带来痛感,引起其暴躁、对抗,常常给操作人员身心带来威胁,有些兽运动速度特别快,比如鹿等,很难有效地将疫苗注射进它们的体内。因此如何快速、高效、安全地将疫苗施用到兽体上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所以仿生蜱虫叮咬动物的原理,利用倒刺针管将疫苗带到兽皮肤表面,发明一种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如何快速、高效、安全地将疫苗施用到兽体上的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该种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仿生蜱虫叮咬动物的原理,利用倒刺针管将疫苗带到兽皮肤表面,刺入时,吸气囊被按瘪,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刺进防疫动物皮肤后,松开按压的外力,橡胶质的吸气囊壁借助自身的弹力恢复原状,将倒刺针管尖孔处的体液吸进倒刺针管腔中,使吸进来的体液与倒刺针管腔基部的进气溶苗管外侧的疫苗环囊相接触,从而缓慢将疫苗环囊中的干粉状疫苗溶解,达到缓慢将疫苗施用防疫动物的目的,同时,由于整个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体积较小,刺入兽的皮肤后能够借助倒刺针管在兽的皮肤上较长时间附着,所以携带非常方便。倒刺针管表面涂有蛭素,还能够防止兽血凝固堵塞针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正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正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48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