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置于天然水体中的鱼卵孵化鱼苗暂养槽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14063.4 | 申请日: | 201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5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红;毕铁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7 | 分类号: | A01K61/17;A01K61/6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1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置于 天然 水体 中的 鱼卵 孵化 鱼苗 暂养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置于天然水体中的鱼卵孵化鱼苗暂养槽,适用于各种缓静流水体中鱼卵的孵化和仔鱼的养殖。
背景技术
在鱼类保护和鱼类资源调查研究工作中,常常需要将在天然水体中采集到的野生鱼卵进行人工孵化出苗并养殖到一定规格,以便进行后续的种类鉴定、数据统计和人工养殖储备等工作。目前,在现有的工作中,主要是将采集到的鱼卵运回实验室或者养殖基地放入人工水体中进行孵化和培育。由于野生鱼卵非常敏感,在运输过程、人工操作及人工水体和天然水体环境因子差异化的影响下,在人工水体中孵化的鱼卵孵化率低,苗体虚弱,最终存活率很低,进而影响科研数据的准确性及鱼类保护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野生鱼卵鱼苗提供一种能置于天然水体中的鱼卵孵化鱼苗暂养槽,该孵化暂养槽不仅能够使野生鱼卵鱼苗处于原生的天然水环境中,满足鱼卵孵化鱼苗暂养所需要的各种水质水文条件,克服人为因素和人工水环境因子的差异对鱼卵鱼苗的影响,提高鱼卵的孵化率、鱼苗的质量和存活率,还可防止鸟类和食卵鱼类对鱼卵鱼苗的侵食及强光的照射,易收集多种常规方法难于采集到的鱼卵鱼苗,收集取样计数都特别便利,进而提高科研数据的准确性和鱼类保护工作。同时还极大的降低了运输、养殖和人工成本,经济效益高。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置于天然水体中的鱼卵孵化鱼苗暂养槽,它包括孵化暂养槽框架,所述孵化暂养槽框架的一边连接有盖板框架,所述孵化暂养槽框架的底部框架杆上连接有多根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末端连接有沉子和锚;所述盖板框架上设置有太阳网;所述孵化暂养槽框架上除了浮在水面开口外,其余位于水下的各侧面均采用绢纱覆盖,并构成立方体腔体结构。
所述孵化暂养槽框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多个孵化暂养槽框架相互连接,进而构成大型具有隔断的箱体结构。
所述孵化暂养槽框架和盖板框架都采用天然竹杆材料制成,并相互连接构成框架结构。
所述牵引绳的数量至少为两根。
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孵化暂养槽不仅能够使野生鱼卵鱼苗处于原生的天然水环境中,满足鱼卵孵化鱼苗暂养所需要的各种水质水文条件,克服人为因素和人工水环境因子的差异对鱼卵鱼苗的影响,提高鱼卵的孵化率、鱼苗的质量和存活率,还可防止鸟类和食卵鱼类对鱼卵鱼苗的侵食及强光的照射,易收集多种常规方法难于采集到的鱼卵鱼苗,收集取样计数都特别便利,进而提高科研数据的准确性和鱼类保护工作。同时还极大的降低了运输、养殖和人工成本,经济效益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板框架;2孵化暂养槽框架;3绢纱;4太阳网;5牵引绳;6 沉子;7 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中,一种置于天然水体中的鱼卵孵化鱼苗暂养槽,它包括孵化暂养槽框架2,所述孵化暂养槽框架2的一边连接有盖板框架1,所述孵化暂养槽框架2的底部框架杆上连接有多根牵引绳5,所述牵引绳5的末端连接有沉子6和锚7;所述盖板框架1上设置有太阳网4;所述孵化暂养槽框架2上除了浮在水面开口外,其余位于水下的各侧面均采用绢纱3覆盖,并构成立方体腔体结构。通过采用上述的孵化暂养槽结构,能够用于鱼卵的孵化和仔鱼培育,在孵化过程中,只需要将鱼卵置于上述的孵化暂养槽内部,在盖上盖板框架1,进而通过所述的太阳网4,对其进行遮阳,而且能够有效的防止鸟类和食卵鱼类的侵食,通过所述孵化暂养槽框架2和绢纱3构成的箱体结构对鱼卵进行孵化和仔鱼培育。通过所述的沉子和锚对整个孵化暂养槽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孵化暂养槽框架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多个孵化暂养槽框架2之间通过连接绳串联,进而构成大型具有隔断的箱体结构。通过多个孵化暂养槽框架2串联,能够有效的扩大孵化暂养槽的容积,进而扩大其孵化暂养量。
进一步的,所述孵化暂养槽框架2和盖板框架1都采用天然竹杆材料制成,并相互连接构成框架结构。通过采用天然竹杆材料制成提高了对鱼卵鱼苗亲和力,还可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绳5的数量至少为两根。通过多根牵引绳5保证了连接强度,而且加长牵引绳5可使人工鱼类孵化槽随水位涨落而上下浮动。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为:
首先,根据所需要孵化暂养的量,将多个孵化暂养槽框架2进行串联组合,使其形成大型箱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40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