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螺旋热解器和流化床气化器的低阶燃料低温气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13279.9 | 申请日: | 2017-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0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许连飞;姜雷霄;曹庆喜;高继慧;吴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0J3/66 | 分类号: | C10J3/66;C10J3/56;C10J3/72;C10J3/84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螺旋 热解器 流化床 气化 低阶 燃料 低温 装置 | ||
1.一种基于螺旋热解器和流化床气化器的低阶燃料低温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包括储料系统(1)、螺旋热解系统(2)、流化床气化系统(3)及旋风分离系统(4);所述的储料系统(1)包括料仓(11)、关风器(12)、齿轮变速箱(13)和电机一(14),所述的螺旋热解系统(2)包括一级螺旋热解器(21)、联轴器(22)和二级螺旋热解器(23),所述的流化床气化系统(3)包括流化床气化器(31)、进气系统(32)和排渣管(33),所述的旋风分离系统(4)包括螺旋回料器(43)、二级回料管(44)、至少一个旋风分离器(41)及至少一个一级回料管(42);
所述的关风器(12)设置在料仓(11)内的下部,所述的电机一(14)的动力输出轴与齿轮变速箱(13)的动力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的齿轮变速箱(13)具有两根动力输出轴(13-6),齿轮变速箱(13)的其中一根动力输出轴(13-6)与关风器(12)传动连接,齿轮变速箱(13)的另一根动力输出轴(13-6)与一级螺旋热解器(21)的螺旋轴传动连接,所述的料仓(11)下端的燃料出口与一级螺旋热解器(21)上端的燃料进口连通;
所述的一级螺旋热解器(21)的螺旋轴与二级螺旋热解器(23)的螺旋轴之间通过联轴器(22)连接,一级螺旋热解器(21)的外部筒体与二级螺旋热解器(23)的外部筒体对接,所述的二级螺旋热解器(23)的热解产物出口与流化床气化器(31)连通;螺旋热解系统(2)倾斜设置,一级螺旋热解器(21)的燃料进口一端低于二级螺旋热解器(23)的热解产物出口一端,二级螺旋热解器(23)上部设有水蒸气入口(23-1);
所述的流化床气化器(31)的顶部与旋风分离器(41)连通,流化床气化器(31)的底部与进气系统(32)连通,所述的排渣管(33)一端与流化床气化器(31)的底部连通;所述的旋风分离器(41)底部对应连通有一个一级回料管(42),所有所述的一级回料管(42)下部与螺旋回料器(43)上部连通,所述的螺旋回料器(43)下部与二级回料管(44)上部连通,所述的二级回料管(44)设置在一级螺旋热解器(21)和二级螺旋热解器(22)交界处,且二级回料管(44)下部与二级螺旋热解器(22)上部的循环回料进口连通;流化床气化器(31)出口的800℃~1000℃的循环物料经旋风分离系统(4)分离后进入螺旋热解系统(2)中;所述的二级螺旋热解器(23)的输料量是一级螺旋热解器(21)输料量的2~5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螺旋热解器和流化床气化器的低阶燃料低温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热解系统(2)底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5°~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螺旋热解器和流化床气化器的低阶燃料低温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所述的螺旋热解系统(2)长度为L,螺旋热解系统(2)长度的起始位置位于一级螺旋热解器(21)的燃料进口一端,所述的一级螺旋热解器(21)的外部筒体与二级螺旋热解器(23)的外部筒体对接位置设置在螺旋热解系统(2)长度方向上的1/3L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螺旋热解器和流化床气化器的低阶燃料低温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蒸气入口(23-1)靠近燃料进口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螺旋热解器和流化床气化器的低阶燃料低温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螺旋热解器和流化床气化器的低阶燃料低温气化装置还包括换热器系统(5);所述的换热器系统(5)的合成气进口通过管路与旋风分离系统(4)的合成气出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螺旋热解器和流化床气化器的低阶燃料低温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螺旋热解器和流化床气化器的低阶燃料低温气化装置还包括间壁式换热器(24);所述的间壁式换热器(24)设置在螺旋热解系统(2)外侧,间壁式换热器(24)在两端分别与旋风分离系统(4)的合成气出口和换热系统(5)的合成气进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327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