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11826.X | 申请日: | 201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9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凯襄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32 | 分类号: | C04B24/32;C04B10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张梅 |
地址: | 550029 贵州省贵阳市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坍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保坍剂主要由丙烯酸聚氧乙烯醚、4‑羟丁基乙烯基聚氧乙烯醚、马来酸酐、乳酸甲酯、甲基苯磺酸、巯基乙酸、维生素C、维生素E、深海鱼油、丙烯酸、过硫酸铵、氢氧化钠及纯化水制备而成。所制备的保坍剂坍落度保留好,坍落度损失小、和易性好、泌水率低且水泥适应性强;制备工艺也简单,容易制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泌水率低的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以木质素磺酸盐、糖钙为主的普通减水剂;以萘系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氨基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为主的高效减水剂;而聚羧酸减水剂属第三代化学合成高性能外加剂。与高效减水剂相比,聚羧酸减水剂具有减水率高、掺量低、不泌水、不离析和混凝土坍落度保留性能好而受到用户的青睐。但由于国内聚羧酸减水剂起步较晚,目前市场上所供应聚羧酸减水剂普遍存在混凝土坍落度保留不好的现象。解决混凝土试配过程中坍落度损失问题一直是所有技术人员既头痛有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国内水泥千差万别,品种繁多,再加上各地砂石材、掺合料成分不同。导致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较差。目前国内的聚羧酸减水剂大部分属于聚乙二醇单甲醚与甲基丙烯酸酯化,然后再进一步聚合。这类减水剂减水率较高,但实际应用中往往表现为坍落度保留差。此外,现有聚羧酸减水剂在一些工程中的应用也出现了坍落度损失大、和易性差、易泌水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保坍剂坍落度保留好,坍落度损失小、和易性好、不泌水且水泥适应性强;制备工艺也简单,容易制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保坍剂,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丙烯酸聚氧乙烯醚10-20份、4-羟丁基乙烯基聚氧乙烯醚12-22份、马来酸酐3-9份、乳酸甲酯2-6份、甲基苯磺酸3-9份、巯基乙酸2-6份、维生素C 0.1-1.0份、维生素E 0.1-1.0份、深海鱼油0.1-1.0份、丙烯酸20-30份、过硫酸铵1-10份、氢氧化钠0.8-3份及纯化水150-200份制备而成。
前述的保坍剂中,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主要由丙烯酸聚氧乙烯醚12-18份、4-羟丁基乙烯基聚氧乙烯醚15-19份、马来酸酐5-7份、乳酸甲酯3-5份、甲基苯磺酸5-7份、巯基乙酸3-5份、维生素C 0.4-0.6份、维生素E 0.4-0.6份、深海鱼油0.4-0.6份、丙烯酸22-28份、过硫酸铵3-7份、氢氧化钠1.5-2.5份及纯化水170-180份制备而成。
前述的保坍剂中,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主要由丙烯酸聚氧乙烯醚15份、4-羟丁基乙烯基聚氧乙烯醚17份、马来酸酐6份、乳酸甲酯4份、甲基苯磺酸6份、巯基乙酸4份、维生素C 0.5份、维生素E 0.5份、深海鱼油0.5份、丙烯酸25份、过硫酸铵5份、氢氧化钠2份及纯化水175份制备而成。
一种前述的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马来酸酐、乳酸甲酯和甲基苯磺酸混匀,得A品;
(2)A品在氮气保护下,于65-68℃下反应2-3h后,冷却至室温,得B品;
(3)B品中依次加入维生素C、维生素E和深海鱼油,混匀,得C品;
(4)C品于30-40℃下保温20-30min,得D品;
(5)将配方比例一半的纯化水升温到40-45℃后,依次加入4-羟丁基乙烯基聚氧乙烯醚、丙烯酸聚氧乙烯醚、配方比例一半的丙烯酸和配方比例一半的过硫酸铵,搅拌混匀,得E品;
(6)E品与D品混合,搅拌均匀后,加热至50-55℃,再加入剩余量的丙烯酸,搅拌,然后将反应体系的温度升至58-62℃,得F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凯襄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凯襄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18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