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11820.2 | 申请日: | 2017-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55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凯襄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4/12 | 分类号: | C04B24/12;C04B28/04;C04B10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张梅 |
| 地址: | 550029 贵州省贵阳市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速凝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速凝剂主要由硫酸铝、硫酸钙、铝酸钙、氟化钠、三乙醇胺、质量分数为10‑20%的硫酸、氟硅酸镁和纯化水制备而成。所述速凝剂具有以下优点: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损小,28天强度保留率为95‑100%;2、材料相溶性好;3、掺量小,仅需4.5‑6.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性能好的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速凝剂是一种使水泥快速凝结的化学外加剂,能够使水泥在很短的时间内凝结硬化,它主要应用于喷射混凝土和喷射砂浆工程中。喷射混凝土在施工和岩石支护中有很多优越性,已经成为现代地下工程中一项非常重要和必须的措施,特别是湿拌喷射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大大扩展了喷射混凝土在地下工程中的使用范围。喷射混凝土用液体速凝剂其主要的作用是加快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提高早期强度,这样可以增加喷层厚度并缩短喷射下一层的时间。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速凝剂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矿山、隧道、堵漏、井下工程等。目前,在喷射混凝土施工中传统速凝剂使用仍占据主要地位,这种速凝剂虽能加快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提高早期强度,但是存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损失大,28天强度保留率只有60%左右的问题,同时还存在以下缺陷:1、材料相溶性差;2、保质期短,一般3-5天就会结块;3、掺量大,往往要掺到10%。
因此,现有速凝剂存在以下问题:1、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损失大,28天强度保留率只有60%左右;2、材料相溶性差;3、掺量大,往往要掺到1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速凝剂具有以下优点: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损小,28天强度保留率为95-100%;2、材料相溶性好;3、掺量小,仅需4.5-6.0%。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速凝剂,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硫酸铝300-400份、硫酸钙20-30份、铝酸钙22-32份、氟化钠12-22份、三乙醇胺8-16份、质量分数为10-20%的硫酸1-6份、氟硅酸镁10-20份和纯化水300-400份制备而成。
前述的速凝剂中,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硫酸铝330-370份、硫酸钙22-28份、铝酸钙25-29份、氟化钠15-19份、三乙醇胺10-14份、质量分数为10-20%的硫酸2-5份、氟硅酸镁13-17份和纯化水330-380份制备而成。
前述的速凝剂中,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硫酸铝350份、硫酸钙25份、铝酸钙27份、氟化钠17份、三乙醇胺12份、质量分数为10-20%的硫酸3份、氟硅酸镁15份和纯化水350份制备而成。
一种前述的速凝剂的制备方法,纯化水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40-50℃后,加入氟化钠,边加边搅拌,加完后继续搅拌20-30min,再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硫酸铝、硫酸钙、铝酸钙和氟硅酸镁,边加边搅拌,加完后继续搅拌20-30min,反应釜加热至70-80℃,依次向反应釜中滴入质量分数为10-20%的硫酸和三乙醇胺,边滴入边搅拌,滴完后保温30-60min,随后自然冷却至20-30℃,即得。
前述的速凝剂的制备方法中,纯化水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40-50℃后,加入氟化钠,边加边搅拌,加完后继续搅拌25min,再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硫酸铝、硫酸钙、铝酸钙和氟硅酸镁,边加边搅拌,加完后继续搅拌25min,反应釜加热至70-80℃,依次向反应釜中滴入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和三乙醇胺,边滴入边搅拌,滴完后保温45min,随后自然冷却至20-30℃,即得。
前述的速凝剂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依次向反应釜中滴入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和三乙醇胺;是以每秒1-2滴的速度依次向反应釜中滴入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和三乙醇胺。
申请人对本发明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部分实验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凯襄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凯襄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18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