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固相焊接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10512.8 | 申请日: | 201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5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宜灿;黄群英;毛小东;刘少军;吴庆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K28/02 | 分类号: | B23K28/02;B23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11120 | 代理人: | 杨志兵,仇蕾安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氧化物 弥散 强化 钢固相 焊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固相焊接的方法,属于金属材料焊接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核能是一种“清洁、持久”能源,是我国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绿色能源之一。第四代裂变堆及聚变堆是先进核能系统的发展方向,也是目前的研究重点。相比于三代压水堆低于350℃的运行温度,四代堆及聚变堆核心部件运行温度高达500℃以上,对结构材料提出了严峻挑战。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具有高强度、抗辐照、长寿命的特点,被认为是新型核能系统核燃料包壳或包层的主要候选结构材料之一。
焊接问题是制约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采用传统的熔焊方式,则纳米氧化物由于密度较钢基体轻而在焊接过程中上浮聚集长大,严重破坏焊接件的性能。现有固相焊接技术中,搅拌摩擦焊是一种实现不同熔点异种金属固相焊接的良好工艺,如专利CN104923911A(中国)、JP2012060885(日本)和US88705610(美国)所述。然而,搅拌摩擦焊适合于形状简单规则的样品(如板材),对于核反应堆内部的复杂构件缺乏良好的工艺适应性。固相扩散焊接是一种具有良好核反应堆结构件焊接应用前景的技术,可以实现反应堆复杂构件的良好焊接,如专利104781033A(中国)、104439678A(中国)所述的技术方案。然而,目前的固相扩散焊接技术采用真空的方式进行表面除气,焊接接头性能较差且对待焊接面加工精度要求高。
发明内容
针对氧化物弥散强化钢与其他金属材料难以焊接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固相焊接的方法,先对待焊接面的表面进行还原处理,再进行焊接,从而降低待焊接面表面硬度、减少焊接面缺陷、提高焊接面强度和焊接件整体一致性、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目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固相焊接的方法,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对氧化物弥散强化钢与其他金属材料部件之间的焊接面分别进行粗糙化处理,表面粗糙度(Ra)低于3μm;
步骤2.先将粗糙化处理后的氧化物弥散强化钢以及其他金属材料部件进行超声波清洗,再置于通入流动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在200℃~1200℃下进行表面还原处理5min~10h;
所述流动气体为还原性气体,或还原性气体与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还原性气体优选H2、CO或CH4,惰性气体优选氦气或氩气;若为混合气体,混合气体中还原性气体的体积分数不低于5%。
步骤3.将还原处理后的氧化物弥散强化钢以及其他金属材料部件置于电子束焊机真空室中除去焊接面之间的残留气体,真空度大于1Pa时,对待焊接面进行外围电子束焊接固定及密封;
步骤4.将通过电子束焊接固定及密封后的氧化物弥散强化钢以及其他金属材料部件进行热等静压扩散焊接,得到氧化物弥散强化钢与其他金属材料部件的复合构件。
所述热等静压扩散焊接的参数为:压力为50MPa~200MPa,温度为850℃~1200℃,时间为1h~50h。
根据需要,对所得到的氧化物弥散强化钢与其他金属材料部件的复合构件进行热处理、弯曲变形或表面机加工。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的表面还原处理技术可以去除表面吸附的有害气体,显著降低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待焊接面的硬度,降低焊接面的开裂倾向,同时保证待焊接面表面不发生氧化。可通过控制还原性气体的流速和温度,实现氧化物弥散强化钢表面硬度的有效控制,用于提高固相扩散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同时降低待焊接面加工精度要求,降低焊接成本。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异种金属焊接,可以有效保护氧化物弥散强化钢中的纳米第二相粒子,使焊接接头具有与基体合金相当的优良性能。本发明适用于核反应堆复杂构件的焊接,适用于规则及非规则焊接面焊接,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结构零部件的焊接,包括聚变堆中含内部流道的第一壁包层结构,提高反应堆系统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其中,所述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原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而得。
实施例1
用于外立面聚变堆包层的构件,由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底座与氧化物弥散强化低活化钢(CLAM-ODS)薄板焊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05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