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豆粉鱼饵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10062.2 | 申请日: | 201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9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孔维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御匾国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97/04 | 分类号: | A01K9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3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豆粉 鱼饵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钓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豆粉鱼饵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钓鱼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活动之一。人们使用的鱼饵一般为蚯蚓、米饭、菜叶、苍蝇、蛆等,当然,目前已有专门的鱼饵出售,所售的鱼饵有真鱼饵和仿真鱼饵,相比而言,真鱼饵对鱼来说更有吸引力。现有的鱼饵主要缺陷是:鱼饵粘粘结度难以掌握,如果粘结度过大,则会导致鱼饵团在水中雾化效果差,达不到理想的诱鱼效果。如果粘结度过小,鱼饵团易分散。
申请号201410703049.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鱼饵,具体公开了一种鱼饵,按重量计包括:淀粉6-10份,麦芽12-16份,鱼粉8-12份,虾粉10-15份,荷叶6-10份,玉米屑12-17份,卡拉胶18-25份,琼脂10-15份,将淀粉、麦芽、鱼粉、虾粉、荷叶、玉米屑、卡拉胶按上述比例混合均匀,加适量水和成团状,使用模具制成鱼饵的形状,在鱼饵的腹部设有鱼钩,鱼饵外部设有与鱼钩连接的鱼线,然后再在鱼饵表面涂覆琼脂包裹,然后密封保存。本专利的鱼饵在水中稳定性好,又可提高对鱼的诱惑力。但是该鱼饵使用后手上容易沾染腥味,在野外不容易清洗,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申请号201310086645.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添加植物纤维的鱼饵,具体公开了所述鱼饵中含有植物纤维。本专利的鱼饵起到连接、防裂、增加强度、提高鱼饵雾化的作用,易抛竿,在水中不开裂,不脱落,不易雾化,且不会污染水体。但是多用该鱼饵钓鱼,若鱼脱钩的话,纤维类的不易消化,直接影响鱼的生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豆粉鱼饵及其制备方法,该鱼饵深受鱼儿喜爱,且携带方便,易于保存,使用者手上不会沾染腥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纳豆粉鱼饵,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纳豆粉28-45份、虾壳粉1-8份,鱼骨粉1-6份,花生油4-8份,蚯蚓20-30份,芦荟泥12-24份,胡萝卜泥8-22份,丙酸1-6份,蚕蛹粉12-26份,秸秆粉1-4份,白砂糖2-4份,荧光剂0.01-0.04份,山梨酸钠1-4份,淀粉22-42份,猪肝12-31份,大蒜素0.02-0.05份,柠檬酸3-8.2份,富马酸2-6份,去离子水24.8-42.9份。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上述纳豆粉鱼饵,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纳豆粉40份、虾壳粉5份,鱼骨粉5份,花生油6份,蚯蚓28份,芦荟泥20份,胡萝卜泥18份,丙酸4份,蚕蛹粉20份,秸秆粉3份,白砂糖3份,荧光剂0.01份,山梨酸钠1份,淀粉40份,猪肝22份,大蒜素0.02份,柠檬酸4.2份,富马酸5份,去离子水40.5份。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核桃油0.01-0.05份。
上述纳豆粉鱼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称取各组分;步骤2,将蚯蚓和猪肝混合后喷雾干燥得第一混合物;步骤3,将虾壳粉、鱼骨粉、第一混合物、蚕蛹粉、秸秆粉、淀粉和纳豆粉混合后加入去离子水,加热至50-60℃,搅拌后,加入芦荟泥、胡萝卜泥、白砂糖、山梨酸钠、大蒜素、柠檬酸和富马酸得第二混合物;步骤4,将花生油和荧光剂喷洒至第二混合物上,再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基础母粒即可。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步骤2中喷雾干燥的温度为180℃。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步骤3中搅拌速度为180-360rpm。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步骤4中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100-120℃,母粒的直径为0.2-0.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纳豆粉鱼饵柔软适中,下水后稳定性好,不易分散,且对鱼的诱惑力强,另外,这种鱼饵可供鱼长期食用,食用此饲料的鱼儿供人们食用后不会产生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纳豆粉鱼饵,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纳豆粉28份、虾壳粉1份,鱼骨粉1份,花生油4份,蚯蚓20份,芦荟泥12份,胡萝卜泥8份,丙酸1份,蚕蛹粉12份,秸秆粉1份,白砂糖2份,荧光剂0.01份,山梨酸钠1份,淀粉22份,猪肝12份,大蒜素0.02份,柠檬酸3份,富马酸2份,去离子水24.8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御匾国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御匾国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00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