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指示及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09550.1 | 申请日: | 2017-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4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金黄平;韩玮;尚鹏;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7/0417 | 分类号: | H04B7/0417;H04B7/0456;H04L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示 确定 预编 矩阵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指示及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以提高获取对数据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向量的精确度。指示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包括:接收N个参考信号;其中,N≥2,N是整数;根据N个参考信号生成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构建预编码矩阵的多个分量向量,以及构建该预编码矩阵的M个预编码向量的每一预编码向量的每一分量向量的叠加系数;其中,该预编码矩阵用于对M个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1≤M<N,M是整数;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混合CSI反馈模式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示及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的出现,给无线通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在发射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上部署多根天线,MIMO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例如,在分集场景下,MIMO技术可有效提升传输可靠性;在复用场景下,MIMO技术可以大大提升传输吞吐量。
MIMO系统通常使用预编码技术来改善信道,以提升空间复用(spatialmultiplexing)的效果。大规模MIMO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测量信道时所使用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资源的开销。若发射端设备的发射端口的个数较大,则测量信道时,需要配置较多的CSI-RS资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可以使用混合CSI-RS反馈模式测量信道,从而利用反馈的CSI获取对数据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向量。具体的:发射端设备首先进行全信道测量,且进行全信道测量时发送的CSI-RS是未经预编码的CSI-RS。然后,根据全信道测量过程中反馈的CSI,确定一个预编码矩阵。接着,利用该预编码矩阵对CSI-RS进行预编码,利用预编码后的CSI-RS进行局部信道测量。然而,在该技术方案中,目前,对CSI-RS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矩阵仅由表征全信道的方向信息的向量确定,这会导致最终测得的对数据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向量的精确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指示及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设备,应用于混合CSI反馈模式中,有助于提高最终测得的对数据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向量的精确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指示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可以包括:接收N个参考信号;其中,N≥2,N是整数。然后,根据该N个参考信号生成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构建预编码矩阵的多个分量向量,以及构建该预编码矩阵的M个预编码向量的每一预编码向量的每一分量向量的叠加系数;其中,该预编码矩阵用于对M个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1≤M<N,M是整数。接着,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接收端设备,例如网络设备或终端。该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混合CSI反馈模式的第一级CSI反馈模式中。在第一级CSI反馈模式中,通过反馈若干个分量向量的指示信息,以及每一分量向量的叠加系数,用以构建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矩阵。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反馈了可以表征全信道的信道矩阵的方向信息,还反馈了相关的叠加系数。这样,若合理设置这若干个分量向量,则所构建的预编码矩阵就越接近全信道的理想预编码矩阵,这样,有助于提高第一级CSI反馈模式的精确度,从而提高最终测得的用于对数据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向量的精确度。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预编码后的M个参考信号然后,根据该M个参考信号生成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M个预编码向量中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向量,以及该一个或多个预编码向量的每一预编码向量的系数,以构建对数据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向量。接着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第二级反馈模式的实现方式,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
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指示预编码矩阵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第一方面的方法。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上述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95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