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静电超薄型发泡片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07627.1 | 申请日: | 2017-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92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姚守文;魏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祥源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3/08;C08K9/04;C08K7/24;C08K3/08;C08J9/10;C08J3/28 |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方可 |
| 地址: | 4323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超薄型 发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静电超薄型发泡片材,属于防静电发泡材料领域,其片材厚度低于0.25mm,采用聚烯烃树脂和抗静电剂以发泡工艺直接制备获得,其电阻值均匀稳定在106~109Ω范围内,发泡片材的交联度为30%~60%,其发泡原料以及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100份的聚烯烃树脂、5~10份抗静电剂、1~20份发泡剂、0.5~1份润滑剂、0.1~0.3份抗氧剂、1~2份成核剂、2~10份的色母粒、0.1~0.5份的促分散剂,其抗静电剂选自内铵盐型、磺酸型、碳纳米管以及导电炭黑。本发明超薄抗静电片材的抗静电性能均匀,制备工艺简单,抗静电剂选择种类多,厚度可以低于0.15mm,同时兼顾抗静电性能和厚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静电发泡材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静电超薄型发泡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发泡材料作为表面光洁、泡孔密闭、独立、均匀、无限长度、不吸水的软质材料,具有较好的阻燃、隔热、放水以及耐候性能。
超薄型防静电发泡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发泡材料,广泛用于超薄型胶带、电子元器件的领域。现有超薄型防静电发泡材料为外涂覆抗静电剂,由于抗静电剂的涂层厚度不均一,导致电阻值不能够保证均一,同时外涂敷抗静电剂会造成发泡材料对胶水的亲和性降低,使发泡材料的涂胶性变差,更加重要的是外涂敷抗静电剂对电子元器件的损伤。
采用在组分中添加抗静电剂的方法可以克服静电剂对于电子元件的损伤问题。但是,在实际工程实践中,添加防静电材料在高分子原料配方中,存在分散性问题,其分散不均匀会造成抗静电性能的不均匀,尤其的,对于厚度为几百微米的直接发泡形式生产的片材,抗静电剂分布不均匀则会对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产品性能根本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的申请号为201610125944.0专利申请,也公开了抗静电剂和聚乙烯系树脂存在混合困难的问题,其通过对抗静电剂和聚乙烯系树脂的DSC曲线进行限定,挑选出满足特定要求的DSC曲线的聚乙烯系树脂和抗静电剂进行配比,克服了混合不均匀、机械强度不够以及无法制备成较薄片材的问题。
但是,对于厚度更薄的片材(厚度为0.15mm以下的)其机械强度难以满足要求,更重要的是,其对抗静电剂的要求,限定了特定的几类抗静电剂能够使用,无法满足实际工程中需求。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防静电超薄型发泡片材及其制备方法,要求其能选用更多抗静电剂,并且能兼顾混合均匀性和片材厚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静电超薄型发泡片材及其制备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设计原材料配方和工艺,提供一种通过发泡工艺直接获得的超薄的抗静电片材,其抗静电性能均匀,制备工艺简单,抗静电剂选择种类多,厚度可以低于0.15mm,同时兼顾抗静电性能和厚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静电超薄型发泡片材,其片材厚度低于0.25mm,采用聚烯烃树脂和抗静电剂以发泡工艺直接制备获得,其电阻值均匀稳定在106~109Ω范围内,发泡片材的交联度为30%~60%,其具体的发泡原料以及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100份的聚烯烃树脂、5~10份抗静电剂、1~20份发泡剂、0.5~1份润滑剂、0.1~0.3份抗氧剂、1~2份成核剂、2~10份的色母粒、0.1~0.5份的促分散剂,其抗静电剂选自内铵盐型、磺酸型、碳纳米管以及导电炭黑。
进一步的,其中,抗静电剂为导电炭黑中的乙炔炭黑,导电炭黑采用钛酸酯偶联剂处理过,抗静电剂中还加入有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的添加量为抗静电剂质量的0.3%~0.5%,以此保证电阻值稳定在106~109Ω。
进一步的,所述聚烯烃树脂包括10~25份的mLLDPE、30~50份的LDPE、20~35份的EV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祥源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祥源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76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