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充分燃烧焚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06772.8 | 申请日: | 2017-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6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 发明(设计)人: | 沈润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嘉诚炉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G5/033 | 分类号: | F23G5/033;F23G5/04;F23G5/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韩燕燕;连围 |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充分燃烧 粉碎机构 储存区 粉碎区 隔热区 炉体 助燃 垃圾焚化炉 燃烧 充分接触 从上至下 隔热机构 隔热结构 供气机构 供油机构 火焰接触 燃烧效率 焚烧区 无死角 集灰 上窜 输出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分燃烧垃圾焚化炉,旨在解决垃圾与火焰接触不充分导致燃烧不充分的技术问题,包括炉体、粉碎机构、供气机构以及供油机构,炉体从上至下分为储存区、粉碎区、隔热区、焚烧区以及集灰区,并在粉碎区设置粉碎机构,对储存区输出的垃圾进行粉碎,配合空气和燃油助燃使得垃圾与火焰充分接触,进行无死角燃烧,燃烧效率得到大大提升,并且通过隔热区设置的第一隔热机构及第二隔热结构,有效防止了火焰上窜,提高了本发明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焚烧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垃圾充分燃烧焚化方法。
背景技术
固太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定物质称之为固太废物,简称固废;包括从废水,废气分离出来的固定颗粒,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者半固态物质,统称为固态废物,现在的固太废物一般多堆积在一起,使其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这就需要使用到焚烧炉,但是现在的焚烧炉由于焚烧时的固废物分布不均,与火焰的接触面积小,使得焚烧的速度过慢,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在焚烧的同时产生废气污染空气。
在专利号为CN206234826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环保型固废料粉碎高温焚烧装置,包括固废料粉碎装置和环保高温焚烧装置;所述固废料粉碎装置包括粉碎箱和导料箱;所述粉碎箱焊接在两块承载板左右侧面上;所述导料箱一端固定设置在粉碎箱下方,另一端设置在焚烧筒中;通过添料筒添加固废料,启动电机带动转动轴上的粉碎刀片转动,对固废料进行粉碎,粉碎后的固废料通过导料箱进入焚烧筒中,使固废物快速充分的焚烧,大大增加了焚烧效率,但是采用此专利技术方案工作时,由于将粉碎装置和焚烧装置独立分开设置,通过倾斜的倒料箱连接进行垃圾输送,在垃圾量多的情况下,会发生堵塞通道的情况,需要人工进行疏通,且占地面积大。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充分燃烧焚化方法,通过将垃圾进行粉碎,粉碎的垃圾在进行燃烧,提高焚烧效率,同时在粉碎垃圾区域与焚烧垃圾区域之间增设垃圾转移与垃圾输送步骤,实现粉碎垃圾区域与焚烧垃圾区域的有效隔绝,解决了粉碎后垃圾直接输入焚烧区的技术问题,并实现了垃圾粉碎与垃圾焚烧工作的同步进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充分燃烧焚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垃圾填充,将收集的垃圾输送进入到储存区内;
步骤二,垃圾粉碎,输送进入储存区内的垃圾,竖直向下掉落至位于所述储存区下方的粉碎工位,由第一粉碎辊与第二粉碎辊进行咬合切割粉碎;
步骤三,粉碎垃圾暂存,粉碎后的垃圾竖直掉落在位于所述第一粉碎辊与第二粉碎辊正下方的暂存工位,堆积储存在关闭的第一隔门上;
步骤四,垃圾转移,所述第一隔门打开,将储存在其上的垃圾进行竖直向下转移,转移至位于该第一隔门下方的关闭的第二隔门上;
步骤五,垃圾输送,所述第二隔门打开,将其上的垃圾向下输送,输送至位于该第二隔门下方的燃烧区内;
步骤六,垃圾焚烧,输送进入所述燃烧区的垃圾,经该燃烧区内明火的点燃,由供气管对其进行含氧空气的供应,并由供油管对其进行燃油的供应,进行焚烧工作;以及
步骤七,灰烬清理,垃圾经过焚烧后产生炉灰,炉灰经过炉箅过滤后竖直掉落在集灰区内,当炉灰堆满所述集灰区的2/3区域时,对该集灰区内的炉灰进行清理。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一至步骤六中,垃圾是指生活、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易燃、非金属类垃圾。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第一粉碎辊与第二粉碎辊的旋转方向相反,且其切割部的线性旋转方向均竖直向下。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第一粉碎辊与第二粉碎辊均由驱动电机同步带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嘉诚炉业有限公司,未经长兴嘉诚炉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67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