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底泥凝聚消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06278.1 | 申请日: | 2017-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20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朱慧可;章文贵;范丽梅;施超远;奉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格丰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148 | 分类号: | C02F11/148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任晨晨 |
| 地址: | 24108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聚 消减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底泥凝聚消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底泥凝聚消减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25~35份聚氯化铝、25~35份聚硫酸铁、1~5份聚丙烯酸钠、15~25份钙基膨润土、5~15份白云石、5~10份底泥调理剂及1~5份高铁酸钠。该凝聚消减剂可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的底泥、悬浮物等进行原位、快速、高效、稳定的絮凝、钝化和沉降分离,实现污浊泥水容积和水体COD、NH3‑N、TP、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快速消减,净化水体透明度,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促进水体生态恢复,进而达到景观恢复、泥水共治的目的,相比传统黑臭水体底泥清淤技术具有突出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泥凝聚消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清淤疏浚是最直接的黑臭水体内源治理方式,基本适用于所有黑臭水体,尤其是重度黑臭水体底泥污染物的清理,可快速降低黑臭水体的内源污染负荷。清淤疏浚包括机械清淤和水力清淤等方式,工程中需考虑城市水体原有黑臭水的存储和净化措施。清淤前,需做好底泥污染调查,明确疏浚范围和疏浚深度,过深容易破坏河底水生生态,过浅则不能彻底清除底泥污染物。根据当地气候和降雨特征,需合理选择底泥清淤季节,如高温季节疏浚后容易形成黑色块状漂泥。清淤后回水水质应满足“无黑臭”的指标要求。此外,底泥运输和处理处置难度较大,存在二次污染风险,需按规定安全处理处置。
与传统清淤疏浚方式不同,底泥原位消减是针对黑臭水体内源污染的一种就地处理方式,当前底泥凝聚消减剂市场良莠不齐,产品大多存在有机成分偏多,价格昂贵,泥水分离效率低,减容效果差,抗扰动性差,难以兼顾水体COD、NH3-N、TP、重金属等污染物去除,未能促进水体生态功能恢复,存在二次污染风险等问题。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黑臭水体治理,兼备较强经济性、实用性与安全性的底泥凝聚消减剂具有极大的市场空间。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底泥凝聚消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底泥凝聚消减剂可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的底泥、悬浮物等进行原位、快速、高效、稳定的絮凝、钝化和沉降分离,实现污浊泥水容积和水体COD、NH3-N、TP等污染物的快速消减,具有有机成分少、成本经济、性能稳定、使用简便、用量省、效果好、抗扰动、兼顾污染物去除、加快生态恢复、环境友好性强、综合处置费用低等诸多优点,相比传统黑臭水体底泥清淤技术具有突出的优势。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底泥凝聚消减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底泥调理剂为格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产品-MSX01-P200,外观为土黄色粉末,粉料粒度200目;所述底泥调理剂具有重金属钝化、营养元素控释、促进水体生态修复等功效。
所述聚氯化铝中为黄色粉末,有效物质含量≥26%,粉料粒度40~120目。
所述聚硫酸铁为黄色粉末,有效物质含量≥20%,粉料粒度40~120目。
所述聚丙烯酸钠为白色粉末,分子量≥1200万,粉料粒度40~120目。本发明选用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为原料,其在水中伸展后,能够阻碍水中胶体颗粒的自由运动,同时还具有“桥联”作用,具有较强的絮凝效果。如果分子量过小,聚丙烯酸钠所能发挥的絮凝作用相对较弱,因此,本发明中将聚丙烯的分子量限定在1200万以上。
所述钙基膨润土为白色粉末,蒙脱石含量≥85%,粉料粒度200目。
所述白云石为白色粉末,粉料粒度为200目;所述的高铁酸钠为白色结晶粉末,粒度为40~12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格丰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格丰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62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