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鞣花酸及与雷公藤红素协同在制备抗肺癌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05949.2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8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卫东;段婧;战吉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366 | 分类号: | A61K31/366;A61K31/56;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叶立涛;曹成果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鞣花酸 雷公藤 协同 制备 肺癌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鞣花酸及与雷公藤红素协同在制备抗肺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鞣花酸不仅发挥作用较好,并且作为一种天然多酚物质,在动物实验中几乎未产生任何副作用,血清指标和体重均属正常,在雷公藤红素与鞣花酸协同作用时,可以降低雷公藤红素的使用剂量,并且无明显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多酚物质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鞣花酸及与雷公藤红素协同在制备抗肺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主要诱因之一,每年超过一百万病人死于肺癌,目前系统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并且预后很差,肺癌5年总的生存率只有15%,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仅在2008年,肺癌就有160万新发病例(占当年所有癌症的13%),并且死亡病例也达到140万(占所有癌症的18%),到了2010年,肺癌的死亡人数升至150万(占当年所有癌症的19%)(Jemal A,et al,2011;Reck M,et al,2013)。在我国,最新的全国登记地区报告发病率显示,肺癌发病率为53.37/10万,死亡率为45.57/10万,其中男性肺癌发病率高达70.40/10万,死亡率为61.00/10万,肺癌死亡率40年增长近10倍(Herbst RS,et al,2008)。
目前,肺癌的起源细胞还未阐述清楚(Society AC)。实际上,许多肺癌病人在发现时已处在局部晚期或晚期阶段,多学科综合治疗是推荐的治疗模式。然而,传统的治疗模式目前看上去已进入了一个平台期,晚期非小细胞(NSCLC)病人对化疗的有效率介于30%-40%之间,中位生存期仅11个月左右,且化疗还带来很多的毒副作用,导致病人的生产质量降低,并且很多治疗肺癌的药物毒性和副作用都较大。总之,尽管目前在肺癌基础研究、诊断以及治疗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是治疗还是很不理想(5年生存期低于15%)(Jemal A,etal,2011)。
众所周知,改善饮食被认为是预防和控制肺癌的方式之一,果酒(如葡萄酒、蓝莓酒等)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物质,其中鞣花酸是葡萄酒中普遍存在的多酚物质,是没食子酸的一种二聚衍生物,是多元酚家族的重要成员,研究表明,鞣花酸具有一系列生物活性,如自由基清除能力,化学防护作用,抗病毒活性等等。因而,化学预防的概念对高风险肺癌患者很有益处。
鞣花酸,分子式:C14H6O8
鞣花酸是酚酸的双内酯产物,以可水解的鞣花单宁的形式自然存在于浆果和坚果类食物中,比如葡萄,葡萄酒,覆盆子,草莓,胡桃和核桃等(Talcott ST,2003;Mullen W,2003)。在碱性条件下,鞣花酸生成螯合物二价阳离子,如锌离子,钙离子,铁离子和铜离子等,这种特性增强了鞣花酸抑制金属蛋白酶活性的能力,如MMP-1,MMP-2,MMP-9等,锌离子和铜离子的螯合作用与其抗血管生成活性有关(Pan Q,et al,2002;Sartippour M R,etal,2002;Camphausen K,et al,2003;Shian S G,et al,2003)。有研究表明,在肝癌细胞中,鞣花酸通过激活线粒体外膜渗透性来调控蛋白,如一些重要的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yt-C和caspase-9。
雷公藤红素(Celastrol,又名Tripteriene),分子式:C29H38O4
雷公藤红素是于1936年从雷公藤的根中提取出来的第一个单体化合物,属于三萜类化合物,在各种实验动物模型中呈现出抗炎活性,包括胶原诱导性关节炎,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老年性痴呆,狼疮,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此外,雷公藤红素还具有潜在的抗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癌细胞的增殖以及诱导凋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59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