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陆面建模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05404.1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1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罗立辉;庄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宋南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模 方法 装置 | ||
1.一种陆面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陆面建模方法应用于陆面建模装置,所述陆面建模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陆面过程初始观方法测数据;
将初始观测数据输入陆面过程模型中获得陆面过程模型模拟输出数据;所述陆面过程模型包括陆面过程模型;
联合实际观测数据和所述陆面过程模型进行模型数据融合,优化所述陆面过程模型;
通过脚本对所述模型进行自动化评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面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脚本对所述模型进行自动化评估包括:在所述陆面过程模型的前处理、模拟运行、后处理阶段采用脚本的方式进行模型的自动化评估,以为模型的模拟提供数据衔接以及定量统计分析及可视化的自动服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面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区域的陆面过程初始观测数据的步骤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所在陆地表面的初始状况,其中,所述初始状况包括土壤、植被及地形的地表属性;
获取目标区域所对应上层大气的能量或状态、下层土壤的能量或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面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实际观测数据和所述陆面过程模型进行模型数据融合包括:
定义所述陆面过程模型的模型结构;
结合观测数据对所述陆面过程模型进行敏感性及不确定性分析;
结合约束条件对所述陆面过程模型进行可靠性及不确定性分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面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观测数据、实际观测数据和所述陆面过程模型模拟输出数据包括:光合有效辐射值、净辐射值、感热值、潜热值、冠层导率值、总初级生产力值、生态系统呼吸值、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值及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例值。
6.一种陆面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陆面建模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目标区域的陆面过程初始观测数据;
数据处理单元,将初始观测数据输入陆面过程模型中获得陆面过程模型模拟输出数据;
模型数据融合单元,联合实际观测数据和所述陆面过程模型进行模型数据融合,优化所述陆面过程模型;
自动化评估单元,通过脚本对所述模型进行自动化评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陆面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数据融合单元包括:
模型定义子单元,用于定义所述陆面过程模型的模型结构;
模型表征子单元,用于结合观测数据对所述陆面过程模型进行敏感性及不确定性分析;
参数评估子单元,用于结合约束条件对所述陆面过程模型进行可靠性及不确定性分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陆面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获取单元包括:
初始状况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区域所在陆地表面的初始状况,其中,所述初始状况包括土壤、植被及地形的地表属性;
边界数据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上层大气的能量或状态、下层土壤的能量或状态。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陆面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评估单元用于在所述陆面过程模型的前处理、模拟运行、后处理阶段采用脚本的方式进行模型的自动化评估,以为模型的模拟提供数据衔接以及定量统计分析及可视化的自动服务。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陆面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观测数据、实际观测数据和所述陆面过程模型模拟输出数据包括:光合有效辐射值、净辐射值、感热值、潜热值、冠层导率值、总初级生产力值、生态系统呼吸值、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值及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540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