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白车身门窗对角线长度微量变化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03969.6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54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林;周梓荣;田君;曹晓畅;尹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黄云铎 |
地址: | 52380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身 门窗 对角线 长度 微量 变化 测量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白车身门窗对角线长度微量变化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设置在装置两端的两个夹紧块,所述夹紧块内嵌有薄橡胶块,包裹住车门、车窗的凸出部位,设置在中间的滑杆,以及套设在滑杆上的上测量杆和下测量杆,其中,所述滑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测量杆粘接,另一端可在所述下测量杆孔内滑动,长度传感器利用传感器卡座设置在测量杆上。该装置能通过安装测量器具时的一个小变化避免同时采用多个装置对门窗变形量进行测试时干涉的发生,且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易于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性能测试时需要用到的车门窗对角线变形测量装置,提供了一种白车身门窗变形量测试装置,属于工艺装备设计领域、汽车性能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在日常行驶过程中,车身会承受各种载荷,如果车身的刚度设计不合理,将直接影响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操纵稳定性、动力响应性、NVH性能、燃油经济性等重要指标。汽车静态分析是动态分析的基础,白身的弯曲和扭转刚度测试是汽车静态测试的重要部分。在进行汽车白车身刚度性能检测时,按测试标准要求,需要对白车身门窗的对角线变形进行测量,测试装置要实现白车身的门、窗在弯曲和扭转工况下对角线变形量的测量。
图1是汽车白车身刚度测试过程中对于门窗对角线测量的布局要求图例,对中小型车,需要同时测量的这类尺寸约在30个左右,在试验过程中,要明确一下试验过程,以弯曲试验为例简介如下:车身采用四点支撑在试验台上后,在车身地板的中部分级施加载荷(加载和卸载均应分级),例如0→200N→400N→600N→800N→600N→400N→200N→0,在此过程中、车门、车窗的对角线、对边线的长度一定会有所变化(变化量过大将导致挤破玻璃、不能开窗、开门等后果),本发明即是为了测量出这一长度变化量而设计了测量装置及方法。
目前用于专门测量门窗对角线变形的装置尚无,各厂试验过程中一般采用简陋的办法,例如:
(1)对需要测量的尺寸在两端做好点标记(或安装磁性柱),用2米左右的游标卡尺测量两标记之间的变化,这种游标卡尺非常沉重,需要两人抬着测量,因需要测量的尺寸多,而且采用多级加载和卸载,因此测量次数非常多,劳动强度很大,测量时间长,与试验过程中其它量(车身下部各点的垂直位移采用长度传感器,可瞬时测量出数十各点的位移)的测量相比,时间严重滞后,而且测量人员在试验台上移动,势必接触在测车身,造成测量误差。
(2)专门设计两点测规,原理类似于游标卡尺,但轻巧很多,一端固定的带尖顶圆柱顶住待测尺寸一端的一个标记点,另一端可移动的带尖顶圆柱顶住待测尺寸另一端的标记点后固定,得到两点之间的距离,拿下测规,用钢直尺测量两尖顶圆柱之尖顶的距离,间接测得两点之间的距离值,记载下来,不断重复,此法与上相比只是减轻了测具的重量,其它问题都存在,而且多一个问题——游标卡尺是直接读数,而它是间接读数,多了一个产生误差的环节。
(3)用拉线传感器,一端固定在某点,另一端拉绳与待测尺寸的另一端固定,绳像卷尺一样可以伸缩,而伸缩量可实时用电量的方式传送到仪器上,再换算成长度量。这样的拉线传感器价格昂贵,数十个需同时一起使用,测量成本大增,而且软线容易在测量过程中干涉。
(4)用激光测量,利用激光对准测量直线的两端点(事先布置好靶标纸)进行测量,需要配套设计激光器的移动装置,结构复杂,不便于安装、调试。
(5)采用超大型三维测量仪,价格昂贵。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迫切需要解决以下问题,如何在车门发生变形时能精确测量对角线的变形量;车门、车窗对角线(或对边距离)长短不一,甚至差别很大,如何采用同样的测量原理,但灵活地组合(或临时制作)为不同长度的测量器具;如何方便的实现测量装置与车门的连接;如何实现车门发生扭曲变形时,测量装置不发生变形,仍能精确测量变形量;以及对角线和对边线有交叉,但实际测量时,测量器具不能有干涉的现象,不能在同一平面内,必须错开,特别是三条线交叉的情况,空间必须设法避免接触(还必须留有一定间隙),也就是如何实现在同时使用多个测量装置对变形量进行测试时避免干涉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39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