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离空调废热的隔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01829.5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0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于盟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伟飞 |
主分类号: | F24F1/48 | 分类号: | F24F1/48;F24F13/0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濮阳华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6 | 代理人: | 王传明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板 吸热元件 隔热装置 腔室 传热元件 封闭空间 空调废热 导流罩 可变形 通气孔 隔离 膨胀 闭合状态 基板扣合 基板未 可膨胀 外机壳 贴合 温差 空调 外部 延伸 平衡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离空调废热的隔热装置,空调外机壳体的外部套设有导流罩,隔热装置包括:两个基板,两个基板扣合在一起形成一封闭空间,两个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基板构造成可变形的,以使得基板能够贴合在导流罩的外表面;多个吸热元件,其设置在封闭空间内,每个吸热元件沿着基板的长度方向从基板的一端延伸至基板的另一端;多个腔室,每个腔室设置在相邻两个吸热元件之间;多个传热元件,多个传热元件分别与多个腔室相对应,用于平衡多个吸热元件之间的温差;其中,两个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基板的表面具有多个可变形的通气孔,并且至少一个基板构造成可膨胀的,以使通气孔在基板未发生膨胀时处于闭合状态,在基板发生膨胀时处于打开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废热隔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离空调废热的隔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天气大幅度的变化与人们对舒适的居家环境的需求,空调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电之一,但其耗电非常巨大。在夏季空调制冷时,空调外机同时会排出具有一定温度的热气流。在给人们带来舒适性的同时,也加剧了能源消耗与全球变暖等问题。因此,结合空调领域的节能减排需求与斯特林机的工作特点,发明一种能够充分利用空调系统废热的能量回收装置是当今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和空调市场的一个空白地带。
根据研究调查,专利号为201310145741.4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斯特林机与冷凝水再利用技术的空调节能装置及应用,该装置包含冷凝水再利用装置和斯特林节能装置,其通过一台斯特林机对空调压缩机出口铜管热量的利用,及凝水配水盘对空调产生的废冷的利用,达到节能的目的,但其装置忽略了外机排风自身具有的动能,排风自身所携带的能量很高,若不加以利用也是能源的一种浪费;此外,申请号为201410598883.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废热回收功能的空调器,该装置使用了热电装置,将空调排放的废热通过热电装置回收后供空调内部应用,因温差不大,使废热利用效率并无显著提高。并且空调废热直接排放至空气中会使得外部空气变暖,尤其是在空调外机放置在人员流动较大的地方时,废热的热气流会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离空调废热的隔热装置,所述空调外机壳体的外部套设有用于对由所述空调外机壳体排出的热气流进行导流的导流罩,所述隔热装置包括:
两个基板,所述两个基板扣合在一起形成一封闭空间,所述两个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基板构造成可变形的,以使得所述基板能够贴合在所述导流罩的外表面;
多个吸热元件,其设置在所述封闭空间内,每个吸热元件沿着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从所述基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基板的另一端;
多个腔室,每个腔室设置在相邻两个吸热元件之间;
多个传热元件,所述多个传热元件分别与所述多个腔室相对应,用于平衡所述多个吸热元件之间的温差;
其中,所述两个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基板的表面具有多个可变形的通气孔,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基板构造成可膨胀的,以使所述通气孔在所述基板未发生膨胀时处于闭合状态,在所述基板发生膨胀时处于打开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基板在所述吸热元件吸收的热量饱和时发生膨胀,以通过所述通气孔释放出至少部分热量,并在释放出至少部分热量之后恢复原状。
进一步地,所述传热元件由导热良好的材料制成,以便通过热传导来平衡多个吸热元件之间的温差。
进一步地,所述传热元件将所述吸热元件的热从热区传递至冷区。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外部还具有热交换袋,所述热交换袋套设在所述基板外部,该热交换袋内具有热交换介质;
其中,所述热交换袋在所述至少一个基板未发生膨胀时处于收缩状态,在所述至少一个基板发生膨胀时处于展开状态,以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基板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伟飞,未经张伟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18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