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法脱硫控制吸收过程气溶胶产生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00599.0 | 申请日: | 2017-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21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 发明(设计)人: | 罗静;祁丽昉;王金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世纪江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79 | 分类号: | B01D53/79;B01D53/50;B01D53/9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夏正东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溶胶 吸收 氨法脱硫 吸收循环液 高效脱硫 氨逃逸 烟气 反应条件控制 细微颗粒物 成分控制 实现装置 稳定运行 吸收效率 洗涤循环 协同控制 亚硫酸铵 长周期 除尘 二氧化硫 分级 脱除 浓缩 净化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法脱硫控制吸收过程气溶胶产生的方法,用含有亚硫酸铵的吸收循环液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控制氨法脱硫吸收过程中产生气溶胶。通过分级溶液成分控制和反应条件控制,实现高效脱硫除尘,在高效脱硫的同时控制吸收过程氨逃逸、气溶胶的产生,初步降温净化后的烟气依次与吸收循环液、细微颗粒物洗涤循环液接触,控制各级溶液成分及反应温度,实现吸收、氧化、浓缩的协同控制,在保证吸收过程吸收效率、控制氨逃逸、气溶胶的同时降低能耗,实现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法脱硫控制吸收过程中气溶胶产生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排放二氧化硫,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巨大,对环境和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2014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974万吨,2015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859.1万吨,居世界第一,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中国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目前比较成熟的脱硫技术达上百种,其中湿法脱硫工艺应用最广,占世界脱硫总装机容量的85%左右。常见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有石灰石―石膏法、双碱法、碳酸钠法、氨法、氧化镁法等。氨法脱硫是采用氨作为吸收剂的一种湿法脱硫工艺,该法可利用SO2生产硫酸铵化肥,是一种低能耗、高附加值、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烟气治理方案。而化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废氨水产生,因此化工行业锅炉尾气采用氨法脱硫有其独特的优势。
氨法脱硫过程主要分吸收、氧化、浓缩(结晶)三个过程,首先用亚硫酸铵吸收二氧化硫得到亚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铵混合溶液,加氨中和后又得到亚硫酸铵:
(NH4)2SO3+H2O+SO2=2NH4HSO3
(NH4)XH(2-x)SO3+(2-x)NH3=(NH4)2SO3
对溶液通入氧化空气将亚硫酸铵氧化,得到硫酸铵:
(NH4)2SO3+1/2O2=(NH4)2SO4
硫酸铵溶液经浓缩、结晶、固液分离、干燥即得最终产品硫酸铵。
吸收、氧化、浓缩三个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相互影响,长期以来,为保证吸收效率,吸收液亚硫酸铵及游离氨含量高而硫酸铵含量低,虽然利于吸收,但不利于氧化及浓缩,吸收液pH值~7,由此导致吸收过程中氨逃逸、气溶胶严重。
为确保吸收效率,长期以来通过工艺水冷却、设置再热器、稀硫酸铵溶液降温等措施控制吸收温度在40℃以下,虽然利于吸收,却不利于氧化、浓缩,较低温度下,高浓度的亚硫酸铵不能快速完全被直接氧化成硫酸铵,而是在较低浓度下氧化后通过蒸发浓缩工艺获得产物,其蒸发量大,能耗大且流程长,设备多、占地大,运行费用高,装置的经济性较差。且一般锅炉烟气的水含量都在7%以上,而硫回收尾气、焚烧烟气等工业尾气的水含量甚至超过25%,如果刻意追求吸收效率而降低吸收温度到40℃以下,不仅能耗高,而且烟气中的水会冷凝,导致系统水过剩,必须以废水的形式排出,也不利于除雾器冲洗和塔壁冲洗。对于干法硫酸尾气,由于水含量低、二氧化硫浓度低,将其吸收温度控制在30-50℃即可。
烟气氨法脱硫工艺存在以下技术难题:
1、氨逃逸及气溶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世纪江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世纪江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05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