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相共热合成二硒化钼/氮掺杂碳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00128.X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3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付永胜;王佳瑜;汪信;郭彤;李亚南;李嘉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相共热 合成 二硒化钼 掺杂 碳棒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硒化钼/氮掺杂碳棒固相共热的合成方法。该复合材料由二硒化钼及氮掺杂碳棒组成,二者之间通过共价键作用复合,其中二硒化钼二维纳米小片层沿着一维碳棒的表面生长,形成该种分级片棒状结构。该二硒化钼/氮掺杂碳棒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100 mAg‑1时,其首次充放电可逆容量为928 mAhg‑1,100次循环后,其容量可以维持在906 mAh g‑1,容量保持率高达97.6%。该材料同时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当电流密度为1000 mAg‑1时,其可逆容量可以达到560 mAhg‑1。当电流密度从1000 mAg‑1恢复到100 mAg‑1,其可逆容量能恢复到920 mAhg‑1并依旧保持出色的循环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硒化钼/氮掺杂碳棒的固相共热合成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量储存器件有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由于锂电池具有电压高、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容量高等特点,目前已广泛运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小型移动设备中。但是受限于较低的功率密度,锂电池还远远不能满足大型动力电池持续大电流放点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关键在于开发出具有出色储锂性能的电极材料。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是一类极富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这类以二硫化钼、二硒化钼为代表的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具有高容量、低毒、自然丰度高、环境友好等特点。对于二硒化钼而言,目前已有研究者报道运用化学气相沉积(CVD)[Wang X, Gong Y, Shi G. Chemical vapordeposition growth of crystalline monolayer MoSe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相共热合成二硒化钼/氮掺杂碳棒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优秀的储锂性能。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本发明所述的固相共热合成二硒化钼/氮掺杂碳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钼酸盐和有机胺按3:4的质量比例在去离子水中搅拌分散;
第二步:第一步所得的混合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滴加稀盐酸,直至出现白色的浑浊;
第三步:将上述白色浑浊液于50±5℃水浴中陈化3~5 h,抽滤、洗涤得到白色沉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01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