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腹腔镜缝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99715.1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4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法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孙皓;林虹 |
地址: | 5180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腔镜 缝合 | ||
一种腹腔镜缝合器,包括缝针(1)、主杆(3)、手柄(4),主杆(3)为空心杆,主杆(3)的尾部固定在手柄上;主杆(3)的前端端面上设有第一缝针固定孔(31),主杆(3)的前端侧面设有第二缝针固定孔(32),第二缝针固定孔(32)横向贯穿主杆(3);主杆(1)设有内固定杆(5);缝针(1)为W形针,高度小于5mm,缝针的尾部段设有平遍节;在手柄(4)上贴近主杆(3)的下方设置线轮安置槽,线轮安置槽中设置线轮固定轴,线轮安置槽壁上设有贯穿手柄的穿线孔。本发明有利于缝针机动灵活的进出腹腔,并使腹腔镜手术中的缝针能在体内各方位进行灵活的缝合、打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腹腔疾病的手机器械,特别涉及可在手术中机动灵活进行缝合操作的腹腔镜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腹腔镜在腹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在腹腔镜手术中如剖腹手术基本缝合的那种机动灵活性却大部分失掉。为了弥补不足,在腹腔镜下止血或对合组织,采用简单但较危险的热凝、电凝、激光、夹子、U形钉等,但操作不慎可引起严重出血或周围组织的坏死,致使患者死亡。也有对应的缝合装置就此做相应的改进,如公开号为CN1729939A、名称为“腹腔镜缝合器”的发明申请以及公开号为CN101449989A、名称为“腹腔镜缝合打结器”的发明申请,都是为了提高缝合的机动灵活性,但是结构较为复杂,操作不顺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腹腔内可机动灵活地进行缝合、打结的腹腔镜缝合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这样实现,设计一种腹腔镜缝合器,包括缝针、主杆、手柄,主杆为空心杆,主杆的尾部固定在手柄上;
主杆的前端端面上轴心处设有第一缝针固定孔,主杆的前端侧面设有第二缝针固定孔,第二缝针固定孔横向贯穿主杆;主杆设有内固定杆,内固定杆的尾端设有旋转把握头,内固定杆的尾段设有外螺纹,主杆的尾端设有与内固定杆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缝针为W形针,高度小于5mm,缝针的尾部段设有平遍节;
在手柄上贴近主杆的下方设置线轮安置槽,线轮安置槽中设置线轮固定轴,线轮安置槽壁上设有贯穿手柄的穿线孔。
进一步地,第二缝针固定孔的插入端口呈喇叭口,二缝针固定孔的固定端口略大于缝针的尾径。
进一步地,缝针的针眼下方设有导线槽,针眼与针底部的高度差大于1mm。
进一步地,导线槽延伸至缝针的弯位处。
进一步地,缝针的针长3.5cm、针直径1.1mm。
进一步地,主杆处于手柄上方位处设有排气排血孔座,排气排血孔座设有通孔与主杆的空心通孔相通联,排气排血孔座上设有盖帽。
本发明有利于缝针机动灵活的进出腹腔,并使腹腔镜手术中的缝针能在体内各方位进行灵活的缝合、打结;手柄与主杆构成一体,由手柄操作各种缝合及打结,缝线从缝针前后两端进出两次,缝线的另一端由操作者握在手中,并且所需缝线为剖腹手术所需的普通缝线,可取代目前腹腔镜所采用的套圈技术、缝合技术以及电凝等技术,节省了大量材料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第二缝针固定孔32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缝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97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