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野蜂诱捕装置及其诱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98420.2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2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廖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美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57/00 | 分类号: | A01K57/00;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80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蜂 诱捕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野蜂诱捕装置及其诱捕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养蜂场均建在附近均有大量蜜源的地方,但是这些蜜源附近又有很多的野蜂,这些野蜂会减少蜜源的花蜜量,影响养蜂场蜂蜜的产量,实际上,很多的野蜂都是分蜂的时候飞逃的中蜂,如果能将他们诱捕回来,能大幅提高养蜂场蜂蜜的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野蜂诱捕装置及其诱捕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野蜂诱捕装置,包括诱捕器、诱捕笼,所述诱捕器包括立杆以及固定于立杆上部的容纳筐,所述诱捕笼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筒状,所述诱捕笼的外径等于容纳筐的内径,所述诱捕笼上设有若干出气孔,所述诱捕笼的底部扎口,且放置在容纳筐内,所述诱捕笼的顶部向外延伸且设置环状软管,使环状软管限位于容纳筐的顶部,环状软管内嵌入有收口绳,所述收口绳具有延长拉线,该延长拉线沿立杆向下延伸,形成拉式收口结构。
优选的,所述诱捕笼、环状软管的材料采用塑料膜,所述塑料膜的厚度为0.05mm-0.1mm。
优选的,所述环状软管具有一开口,所述收口绳的两端从环状软管的开口处引出,所述立杆顶部设有U型卡槽供收口绳引出。
优选的,所述收口绳的两端从U型卡槽引出后打结,仅连接一根延长拉线。
优选的,所述立杆采用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出气孔的孔径小于野蜂胸部的厚度。
一种野蜂诱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找到野蜂蜂巢;
S2,取野蜂诱捕装置,手握立杆,将诱捕笼从下往上盖住野蜂蜂巢,然后向下拉动延长拉线,使诱捕笼收口,诱捕笼完全套住野蜂蜂巢,然后取下野蜂蜂巢,将所有野蜂完全装入诱捕笼内;
S3,将诱捕笼从容纳筐取出,再放入蜂箱内,将诱捕笼打开,野蜂蜂巢内所有工蜂、雄风从蜂箱进出口飞出,蜂王被蜂箱进出口的隔王罩挡住,留在蜂箱内,所述隔王罩上设有孔槽,所述孔槽的槽宽大于工蜂、雄蜂胸部的厚度,且小于蜂王胸部的厚度;
S4,捉住蜂王,剪去蜂王的翅膀,再将其放入蜂箱内,即完成野蜂整体的诱捕。
优选的,所述蜂箱包括箱体、顶盖,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让位孔,所述顶盖设置拉出孔,所述让位孔、拉出孔均设置可以开闭的孔塞。
优选的,S3中,诱捕笼的打开方法为:将诱捕笼从容纳筐取出,再放入蜂箱内,使诱捕笼的底部扎口部分向下伸出让位孔,再盖上蜂箱顶盖,使诱捕笼的拉式收口结构向上伸出拉出孔,然后打开诱捕笼的底部扎口,向上拉出诱捕笼,在拉动诱捕笼的过程中,当诱捕笼的底部扎口部分脱离让位孔之时,用孔塞堵住让位孔,当诱捕笼的底部扎口部分脱离拉出孔之时,用孔塞堵住拉出孔,防止拉出诱捕笼的过程中野蜂飞逃。
优选的,S1为:在野蜂出没的地方涂抹蜂蜜,引诱野蜂的侦查蜂出现,待侦查蜂自行离去,侦查蜂往复若干次后,会带来蜂群,根据醒目的蜂群的归巢方向即可找到野蜂的蜂巢。
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将野蜂全体诱捕回来,能大幅提高养蜂场蜂蜜的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野蜂诱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诱捕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拉式收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蜂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为立杆,2为容纳筐,3为出气孔,4为环状软管,5为收口绳,6为延长拉线,7为U型卡槽;
101为箱体,102为顶盖,103为让位孔,104为拉出孔,105为隔王罩,106为孔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野蜂诱捕装置,包括诱捕器、诱捕笼,所述诱捕器包括立杆以及固定于立杆上部的容纳筐,所述立杆采用伸缩杆,伸缩杆结构可采用可以伸缩晾衣杆的结构。所述诱捕笼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筒状,所述诱捕笼的外径等于容纳筐的内径,所述诱捕笼上设有若干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孔径小于野蜂胸部的厚度。所述诱捕笼的底部扎口,扎口方式可以采用线绑或者抱箍固定等方式,且放置在容纳筐内,所述诱捕笼的顶部向外延伸且设置环状软管,环状软管可直接采用诱捕笼的顶部向外裹成管状并粘接固定,使环状软管限位于容纳筐的顶部,环状软管内嵌入有收口绳,所述收口绳具有延长拉线,该延长拉线沿立杆向下延伸,形成拉式收口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美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市美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84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蜂箱及其防风通气结构
- 下一篇:蜂蜜收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