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缸可控气弹簧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97927.6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1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应端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一力减震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02 | 分类号: | F16F9/02;F16F9/3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弹簧 | ||
一种双缸可控气弹簧,包括活塞杆,外缸,导套,后封头,接头,內缸,缓冲套。缓冲套的内孔和活塞杆滑动相连,外柱面和外缸的内孔滑动配合,下端插置在內缸的内表面和活塞杆的外表面之间,上端上还设有导油孔。內缸和外缸之间设有浮动活塞。阀体活塞的内孔中设有阀针。阀针的中部内凹,上下两侧为圆柱体,下端和阀体活塞的下端间歇密封相连,上端和活塞杆密封相连。阀体活塞的上端的外径小于內缸的内径,且设有若干和阀针的中部内凹相通的导通孔。內缸的下端和支撑座密封相连。支撑座和外缸密封相连。后封头的上端设有一凹部,凹部设有和外部气源连通的气路,气路上设有密封钢珠。支撑座上设有导气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弹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双缸可控气弹簧。
背景技术
气弹簧是一种重要的机械装置,可以起支撑、缓冲、制动、高度调节及角度调节等功能。气弹簧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压力缸、活塞杆、活塞、密封导向套、填充物【惰性气体或者油气混合物】,缸内控制元件与缸外控制元件【指可控气弹簧】和接头等。原理是在密闭的压力缸内充入惰性气体或者油气混合物,使腔体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的几倍或者几十倍,利用活塞杆的横截面积小于活塞的横截面积从而产生的压力差来实现活塞杆的运动。由于原理上的根本不同,气弹簧比普通弹簧有着很显著的优点:速度相对缓慢、动态力变化不大【一般在1:1.2以内】、容易控制。
但目前的气弹簧都是单缸气弹簧,气弹簧的活塞杆弹出较慢,气弹簧的行程较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活塞杆弹出较快、行程较长的气弹簧。
本发明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缸可控气弹簧,包括活塞杆,外缸,导套,后封头,接头。导套和后封头分别固设在外缸的上端和下端,接头和后封头螺纹连接。活塞杆1的上端端部设有与外部构件相连的螺纹。外缸内设有內缸。內缸的上端设有缓冲套。缓冲套的内孔和活塞杆滑动相连,上端的外柱面和外缸的内孔滑动配合,下端插置在內缸的内表面和活塞杆的外表面之间,此外上端上还设有导油孔。內缸和外缸之间设有浮动活塞。浮动活塞和內缸密封固连,和外缸的内孔滑动密封相连。阀体活塞的上端和活塞杆的下端相连,其下端和內缸的内孔密封相连,其内孔中设有阀针。阀针的中部内凹,内凹的上下两侧的圆柱体通过圆台和内凹中的圆柱体相连。阀针的下端和阀体活塞的下端间歇密封相连,其上端和活塞杆密封相连。阀体活塞的上端的外径小于內缸的内径,且设有若干和阀针的中部内凹相通的导通孔。內缸的下端和支撑座密封相连。支撑座的外周面和外缸的内表面密封相连。后封头的上端设有一凹部,所述凹部设有和外部气源连通的气路,气路上设有密封钢珠。支撑座上设有导通后封头的上端所设的凹部和外缸的内表面与內缸的外表面所围成空间的导气孔。外缸的内表面、內缸的外表面、浮动活塞的下侧面和支撑座的上侧面四者围成的空间内充满惰性气体。活塞杆内设有控制杆。控制杆的下端和阀针触连,上端伸出活塞杆。
这里,气体通过相应的流道和压缩气源连通。“阀针的下端和阀体活塞的下端间歇密封相连”指的是当阀针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阀针的下端和阀体活塞的下端是不密封相连的,而当阀针的下端向上复位到位后,阀针的下端和阀体活塞的下端是密封相连。本发明,使用时其下端和使用位置的相应构件相连,控制杆则与相应的运动构件相连的。当阀针被控制杆拉向上方时,阀体活塞的上下两腔被导通,6#液力传动油在气压的作用下,使得活塞杆可自由伸出;而当活塞杆受到向下的一定压力时,则可以被压入缸体内,如此反复而起到缓冲作用。在缸体长度相同,本发明采用内外双缸、后充气硬锁死的结构,相较于此前采用单缸、前充气硬锁死结构的气弹簧具有活塞杆弹出更快,行程更长的优点。
作为优选,导套、浮动活塞、支撑座三者和外缸的内表面之间均设有O型密封圈。浮动活塞和內缸之间亦设有O型密封圈。本优选方案,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成本低,安装容易,使用效果好。
作为优选,导套的下侧设有一个凹腔,凹腔内设有骨架油封,导套通过骨架油封和活塞杆密封相连。本优选方案,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一力减震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一力减震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79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防尘消音减震器
- 下一篇:一种自供能磁流变阻尼器及其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