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卡扣机构及具有其的定位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796322.5 | 申请日: | 2017-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8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拜骋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17/00 | 分类号: | F16B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 地址: | 2018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按键 卡扣机构 卡扣本体 驱动 可移动地设置 定位装置 斜面配合 驱动面 滑动 相对设置 斜面对称 占用空间 有效地 移动 垂直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卡扣机构及具有其的定位装置。其中,卡扣机构包括:卡扣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且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对称设置;第一按键,可移动地设置,第一按键具有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一驱动面;第二按键,可移动地设置,第二按键具有与第二斜面配合的第二驱动面,当第一按键与第二按键在外力的作用下向卡扣本体移动时,第一斜面在第一驱动面的驱动下滑动,第二斜面在第二驱动面的驱动下滑动,以使卡扣本体沿垂直于第一按键与第二按键的运动方向移动。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卡扣机构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位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卡扣机构及具有其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卡扣结构一般包括按键以及卡扣,卡扣结构的运动形式一般包括两种:一种为按键与卡扣的运动方向一致,另一种为按键与卡扣的运动方向垂直。对于第二种运动形式的卡扣结构来说,卡扣结构的结构十分复杂,占用空间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扣机构及具有其的定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卡扣机构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卡扣机构,包括:卡扣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且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对称设置;第一按键,可移动地设置,第一按键具有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一驱动面;第二按键,可移动地设置,第二按键具有与第二斜面配合的第二驱动面,当第一按键与第二按键在外力的作用下向卡扣本体移动时,第一斜面在第一驱动面的驱动下滑动,第二斜面在第二驱动面的驱动下滑动,以使卡扣本体沿垂直于第一按键与第二按键的运动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面为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三斜面,第二驱动面为与第二斜面配合的第四斜面。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面上具有第一凸起结构,第一凸起结构与第一斜面配合,第二驱动面上具有第二凸起结构,第二凸起结构与第二斜面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结构为条状凸起或凸点,第二凸起结构为条状凸起或凸点。
进一步地,卡扣机构还包括: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卡扣本体连接,当第一按键与第二按键向卡扣本体移动以使卡扣本体沿垂直于第一按键与第二按键的运动方向移动时,弹性复位件储存弹性势能,当第一按键与第二按键不受外力时,卡扣本体在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复位至卡扣初始位置,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在卡扣本体的作用下复位至按键初始位置。
进一步地,卡扣本体包括配合部、卡钩部以及连接在配合部与卡钩部之间的连接部,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形成在配合部上。
进一步地,第一按键包括第一按键本体以及设置在第一按键本体上的第一连接架,第一驱动面形成在第一连接架上,第二按键包括第二按键本体以及设置在第二按键本体上的第二连接架,第二驱动面形成在第二连接架上。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立板,第一连接立板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按键本体的内表面上,第一驱动面形成在第一连接立板的第二端上,和/或,第二连接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连接立板,第二连接立板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按键本体的内表面上,第二驱动面形成在第二连接立板的第二端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包括:箱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以及避让部分卡扣机构的卡扣本体的避让孔;卡扣机构,为上述的卡扣机构,卡扣机构位于箱体内,卡扣机构的第一按键部分伸出于第一安装孔,卡扣机构的第二按键部分伸出于第二安装孔,卡扣机构具有解锁状态以及定位状态,当卡扣机构位于解锁状态时,卡扣本体位于箱体内,当卡扣机构处于定位状态时,部分卡扣本体从避让孔伸出并与待定位的外部设备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拜骋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拜骋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63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