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现浇与预制结合的单仓综合管廊节点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91047.8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3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游大江;王利民;卞正涛;帅玉兵;张汉岭;王浩;赵洪岩;郭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李丹;晁璐松 |
地址: | 10002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结合 综合 节点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节点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现浇与预制结合的单仓综合管廊节点及施工方法。本发明包括节点预制部和节点现浇部;所述节点预制部之间、节点预制部与标准管节之间的连接端面为竖直平面,采用平口对接连接;所述节点现浇部包括内部的钢筋骨架和现浇混凝土;钢筋骨架与节点预制部或标准管节内的钢筋连接,节点现浇部与节点预制部或标准管节结合的施工面处进行防水处理。本发明施工效率高、施工质量易控制、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节点预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现浇与预制结合的单仓综合管廊节点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
综合管廊的标准段结构比较统一,适用于标准化预制生产,但综合管廊还包含众多的节点段结构,例如吊装节点、通风节点、人行通道节点、管线分支节点等,目前管廊节点的设计方案各式各样,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些节点在标准段管线舱室结构基础上,形成各式夹层结构,结构更加复杂,结构形式也千变万化,对标准化要求很高的预制施工来说,实现难度极大。
目前国内综合管廊建设施工方法主要采取现浇施工,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工程相对较少。传统的现浇施工,相比预制装配式施工,其施工效率偏低、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绿色文明施工管理难度大、材料耗费量偏高。而预制装配式施工方式已经逐渐成为受到建筑行业推崇的创新施工方法。
目前的预制管廊施工方法为单节的预制管廊在施工现场拼接,而节点处则采用现浇方式完成,整体结构预制率偏低。现有的节点现浇一般需要分三次浇筑,底板浇筑,侧墙及中板浇筑,侧墙及顶板浇筑。现场施工时需要进行现浇完整的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工艺,施工效率偏低,结构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并不能完全体现出预制装配式施工的施工效率高、减小材料损耗量、结构质量易控制、绿色施工易保证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施工效率高、施工质量易控制、绿色环保的现浇与预制结合的单仓综合管廊节点及施工方法。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预制管廊的节点采用现浇方式完成,整体结构预制率偏低,分三次浇筑,施工工序复杂,效率低,质量控制难度大,施工污染严重,不能完全体现出预制施工的优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现浇与预制结合的单仓综合管廊节点,两端分别与预制的管廊标准管节连接,包括节点预制部和节点现浇部;所述节点预制部之间、节点预制部与标准管节之间的连接端面均为竖直平面,采用平口对接连接;所述节点现浇部包括内部的钢筋骨架和现浇混凝土;钢筋骨架与节点预制部或标准管节内的钢筋连接,节点现浇部与节点预制部或标准管节之间的施工面处进行防水处理。
本发明现浇与预制结合的单仓综合管廊节点,进一步的,所述节点预制部与标准管节之间的连接节点包括弧形螺栓、设置在节点预制部与标准管节拼缝内的止水条和缓冲垫;拼缝的两端面、靠近管壁内壁一端、对称且配合设有弧形螺栓孔,弧形螺栓依次穿过节点预制部与标准管节的弧形螺栓孔,两端分别穿过紧固板、伸入安装槽内、通过螺母固定;安装槽分别位于节点预制部和标准管节的内壁上;拼缝内、靠近管壁外壁一侧设有止水条,所述止水条沿节点接口、环形闭合设置;所述拼缝内、紧贴管壁内壁处设有凹缝,内部填充密封胶封堵;止水条与凹缝之间的拼缝内铺设有缓冲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10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