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银钎焊母料及其钎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90551.6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0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聪;曹小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K35/30 | 分类号: | B23K35/30;B23K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钱学宇 |
地址: | 44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钎焊 料及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工业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铜银钎焊母料及其钎焊工艺。
背景技术
散热器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是各个汽车生产厂家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铝材本身固有的局限性,以及铜更好散热性、更高的热导率、更大的自由通流截面积和更低的气流速度和风阻,目前散热器材料朝着偏向于以铜及其合金作为散热器主材方向发展,新的材料带来必然带来了新的连接技术,而铜硬钎焊技术具有较好设计特性,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汽车实际生产中,欧美和日本开始广泛采用此类技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散热器质量与焊缝性能关系密切,因此研究铜的焊缝性能显得极其有意义,铜的硬钎焊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母材和钎料之间相互扩散,即熔化后的钎料向母材中扩散,母材向钎料中扩散。另外由于受到母材成分、钎料成分、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焊缝间隙、表面清洁度等一系列加工工艺的影响,焊缝组织会表现出多元化,并非我们所熟知的单一固溶体、化合物、共晶体形态,而表现出多种形态,可能是上述形态相互结合的产物,这样势必会对焊接接头的性能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银钎焊母料,该钎焊母料流动性好,毛细作用较强,湿润性较高。
上述的铜银钎焊母料在钎焊中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的铜银钎焊母料的钎焊工艺,该钎焊工艺能将焊接的工件牢固的焊接,钎焊母料与工件熔化扩散效果较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铜银钎焊母料铜银钎焊母料包括铜27-29wt%;银71-73wt%。
上述的铜银钎焊母料在钎焊中应用。
一种使用铜银钎焊母料的钎焊工艺,对去膜的工件使用钎焊母料进行真空钎焊。
一种采用上述的使用铜银钎焊母料的钎焊工艺焊接的汽车散热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铜银钎焊母料,通过银元素和铜元素形成共晶,钎料向母材扩散充分;浸润性良好,可应用于精密的焊接,且银和铜都具有良好的热传递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需要传热、换热工件的焊接;钎焊工艺操作简单,焊件结构较好,性能较优,焊接工件结构稳定,硬度和强度都较好,焊缝组织呈均匀一体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9所提供的管板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验例1所提供的焊接接头取样过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验例1所提供的钎焊接头电镜图;
图4为本发明实验例3所提供的钎焊接头的元素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铜银钎焊母料及其钎焊工艺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铜银钎焊母料,铜银钎焊母料包括铜27-29wt%;银71-73wt%。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铜银钎焊母料包括铜27.5-28.5wt%;银71.5-72.5wt%。
铜和银都是热的良导体,可以大量应用于传热或换热器件的焊接,可以较好的保证热量的传递,不会影响工件的整体工作,维持按的性能。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铜银钎焊母料的钎焊温度为800-1000℃。
上述铜银钎焊母料在钎焊中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使用上述的钎焊母料的钎焊工艺,对去膜的工件使用钎焊母料进行真空钎焊。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去膜包括对工件进行磨光,再用酒精浸泡后干燥。
对工件进行磨光,可以去除工件表面的锈渍;因为在焊接中,工件表面锈渍会影响焊接,锈渍会形成一个隔离层,钎焊母料与工件不能直接焊接,或者焊接不完全,导致焊接质量下降。使用酒精浸泡,可以去除工件表面的油渍,使得焊接质量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未经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05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