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组合式联结翼结构的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6660.0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96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崔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3/00 | 分类号: | B64C3/00;B64C3/16;B64C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221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组合式 联结 结构 飞行器 | ||
1.一种具有组合式联结翼结构的飞行器,该飞行器包括机身主体(1)、前翼(2)、推进系统(3)和后翼(4);
所述推进系统为翼上短舱(3-1),利用进气负压对主翼进行有利气动干扰,通过人工诱导层流流动技术,达到较小阻力的目的;
所述后翼(4)为M+V组合式联结翼,由具有姿态安定面和操作面的功能的V型尾翼(4-2)和用于姿态稳定、姿态控制、航向稳定和航向控制的M型升力翼(4-1)组成,其特征在于,2个所述前翼(2)设置在所述机身主体(1)的两侧,2个所述翼上短舱(3-1)分别设置在所述机身主体(1)后端的两侧,且所述翼上短舱(3-1)的底部水平线高于所述前翼(2)的水平线;所述翼上短舱(3-1)的前缘通过短舱支架(3-2)与所述前翼(2)的后缘固结,所述M型升力翼设置在所述机身主体(1)靠近尾部的位置,所述M型升力翼的两端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翼上短舱(3-1)的一侧固接,所述V型尾翼安装在翼上短舱(3-1)的相对于与M型升力翼固接位置的另一侧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翼(2)为单翼布局型式,所述单翼为层流翼型的超大展弦比机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翼上短舱(3-1)包括涵道短舱、发动机和推进螺旋桨/风扇;所述发动机和推进螺旋桨/风扇均设置在所述涵道短舱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翼上短舱(3-1)的前缘与所述前翼(2)的后缘的最短距离大于1倍短舱支架(3-2)所在处的前翼(2)的气动弦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型升力翼(4-1)包括第一升力翼(4-11)、第二升力翼(4-12)、第三升力翼(4-13)和第四升力翼(4-14);
其中,所述第二升力翼(4-12)和第三升力翼(4-1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机身主体(1)固结,且所述第二升力翼(4-12)和第三升力翼(4-13)之间的设有夹角α,所述第一升力翼(4-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升力翼(4-12)另一端固接,所述第四升力翼(4-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升力翼(4-13)的另一端固接;且所述第一升力翼(4-11)与所述第二升力翼(4-12)之间设有夹角β,所述第三升力翼(4-13)与所述第四升力翼(4-14)之间设有夹角γ,所述第一升力翼(4-11)的另一端与同侧的所述翼上短舱(3-1)的一侧的侧壁固接,所述第四升力翼(4-14)的另一端与同侧的所述翼上短舱(3-1)的一侧的侧壁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的度数为120°≤α≤18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β与所述夹角γ的相等,角度取值为30°≤β≤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尾翼(4-2)包括第一尾翼(4-21)和第二尾翼(4-22),所述第一尾翼(4-21)和第二尾翼(4-22)以一定的倾角分别设置在所述机身主体(1)两侧的所述翼上短舱(3-1)上,所述第一尾翼(4-21)和第二尾翼(4-22)采用全动式方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666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