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位寄存器及其控制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6517.1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3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迟霄;吴天一;符鞠建;禹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66 | 分类号: | G09G3/3266;G09G3/36;G11C19/28 |
代理公司: | 11444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地址: | 2012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位寄存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栅极 驱动 电路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位寄存器及其控制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降低由于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相互影响而造成电路失效的概率。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一节点控制单元,用于响应于输入控制信号端的高电平,提供低电平至第一节点;第二节点控制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一节点的高电平,提供低电平至第二节点,还用于响应于输入控制信号端的高电平,提供高电平至第二节点;输出控制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二节点的高电平和第一控制信号端的高电平,提供高电平至输出端,还用于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端的高电平,提供低电平至输出端,还用于响应于第一节点的高电平,提供低电平至输出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位寄存器及其控制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领域,为了实现逐行扫描显示或其他功能,常常需要用到移位寄存器,以使输入信号在下一个时刻被输出。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移位寄存器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移位寄存器中各端的时序信号图,现有设计中的一种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一至第九开关管T1至T9、第一存储电容C1、第二存储电容C2、电源高电平端VGH、电源低电平端VGL、输入端STP、复位端Reset、输出端Gn、反馈端Gn+1、第一信号端CK、第二信号端CKB、第一节点PD和第二节点PU,其中,第一节点PD和第二节点PU为直接控制输出端Gn信号的节点。
然而,目前的移位寄存器中,第二节点PU可以通过控制第四开关管T4的导通来控制第一节点PD,第一节点PD可以通过控制第三开关管T3的导通来控制第二节点PU,即第一节点PD和第二节点PU可以相互影响,若两者之一出现问题,这两者相互震荡影响,可能会将问题放大,导致电路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位寄存器及其控制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能够降低由于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相互影响而造成电路失效的概率。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位寄存器包括:
电连接于输入控制信号端的第一节点控制单元,用于响应于输入控制信号端的高电平,提供低电平至第一节点;
电连接于输入控制信号端和第一节点的第二节点控制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一节点的高电平,提供低电平至第二节点,还用于响应于输入控制信号端的高电平,提供高电平至第二节点;
电连接于第一控制信号端、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二控制信号端的输出控制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二节点的高电平和第一控制信号端的高电平,提供高电平至输出端,还用于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端的高电平,提供低电平至输出端,还用于响应于第一节点的高电平,提供低电平至输出端,还用于响应于第二节点的高电平和第一控制信号端的低电平,提供低电平至输出端。
可选地,第一节点控制单元还电连接于第三控制信号端和第二控制信号端,第一节点控制单元还用于响应于第三控制信号端的高电平,提供高电平至第一节点,还用于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端的高电平,提供低电平至第一节点;
第二节点控制单元还电连接于复位控制信号端,第二节点控制单元还用于响应于复位控制信号端的高电平,提供低电平至第二节点;
输出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响应于第二节点的高电平,将第一控制信号端的信号传输至输出端;
移位寄存器还包括电容,其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二节点,其第二端电连接于输出端。
可选地,第一节点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开关管,其控制端电连接于第三控制信号端,其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节点;
第二开关管,其控制端电连接于输入控制信号端,其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一节点,其第二端电连接于电源低电平端;
第三开关管,其控制端电连接于第二控制信号端,其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一节点,其第二端电连接于电源低电平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65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