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783510.4 | 申请日: | 2017-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0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 发明(设计)人: | 裴绪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裴绪建 |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7001 河南省濮***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向 旋转 导向 钻井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矿场钻井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主要用于定向井、水平井钻井过程中调整井眼轨迹,解决螺杆钻具调整井眼轨迹时定向困难、托压等技术难题,提高钻井作业效率,降低钻井作业成本。
背景技术
在定向井、水平井钻井过程中,为确保实钻井眼轨迹沿着设计井眼轨迹钻进,必须按照设计测斜井深或测斜间距测斜,并计算出实钻井眼空间参数。如果实钻井眼轨迹偏离设计井眼轨迹,那么,就要利用特种钻井工具(例如螺杆钻具,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等)调整井眼轨迹或改变井眼空间钻进方向,使其回到设计井眼轨迹控制范围内。目前,旋转导向钻井工具主要垄断在国外油服公司,租赁服务费用昂贵,国内多家科技院校和油田企业尚处在研制过程中,至今未商业化推广应用,因此,除高难度水平井使用旋转导向钻井工具外,绝大多数定向井、水平井均用螺杆钻具调整井眼轨迹或改变井眼空间钻进方向。
现有旋转导向钻井工具主要有:以贝克休斯为代表的静态、推靠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以斯伦贝谢为代表的动态、推靠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以哈里巴顿为代表的静态、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
根据多年钻井现场经验,本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与哈里巴顿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相比,工具外筒旋转,内部导向装置不旋转,因此,该旋转导向钻井工具属动态、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
发明专利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主要用于定向井、水平井钻井过程中调整井眼轨迹,解决螺杆钻具调整井眼轨迹时定向困难、托压等技术难题,提高钻井作业效率,降低钻井作业成本。
本发明专利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实现:
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主要由外筒、球形轴承、传动轴、导向管、内筒、前(或下)隔板、扇形圆管、圆形驱动管、后(或上)隔板和偏重块组成。
外筒前(或下)端通过球形轴承与传动轴关联在一起,外筒后(或上)端通过石油钻具螺纹与上部钻具连接。在钻进过程中,外筒相对井眼旋转,且通过外筒、球形轴承和传动轴把上部钻具钻压、拉力和扭矩传递给钻头,驱动钻头破岩钻进。
球形轴承把外筒和传动轴关联在一起,既要确保上部钻具钻压、拉力和扭矩通过球形轴承传递给传动轴,又要确保传动轴灵活摆动,把导向管所在工具面方位转换成传动轴指向,同时,还要密封承压,确保外筒、球形轴承和前(或下)隔板共同组成高压腔室,钻井液不刺不漏。
传动轴前(或下)端通过石油钻具螺纹与钻头连接,传动轴中部通过球形轴承与外筒关联,传动轴后(或上)端通过肘节与导向管连接,且与导向管可任意弯曲。在钻进过程中,传动轴通过球形轴承由外筒驱动旋转,通过肘节由导向管改变指向。
导向管前(或下)端通过肘节与传动轴连接,导向管后(或上)端通过套筒与内筒连接,且与内筒轴向、径向均可相对移动,密封承压,确保导向管内高压钻井液全部经导向管排出通道进入高压腔室。
导向管主要由管壁、进入通道、内隔板和排出通道组成,其中,进入通道设计为3个,形状为圆孔,周向均布在导向管前(或下)端管壁,排出通道数量设计为N(N≥3且为正整数)个,具体数量在设计制造时统筹考虑,形状为窄长孔,周向均布在导向管后(或上)端管壁,进入通道与排出通道之间由内隔板分开,确保导向管内高压钻井液经排出通道、高压腔室和进入通道再进入导向管。
内筒主要作用为保护圆形驱动管,分开高压腔室与由外筒、前(或下)隔板和后(或上)隔板共同组成的低压腔室。内筒前(或下)端通过套筒与导向管连接,内筒后(或上)端安装在前(或下)隔板轴孔中,且径向相对旋转,密封承压。
前(或下)隔板主要作用为安装内筒、分开高压腔室与低压腔室,因此,前(或下)隔板与外筒即可为整体结构,也可为分体结构,如果为分体结构,要确保密封承压。
扇形圆管的基管是圆形管,安装在导向管内隔板后(或上)部轴孔中。圆形管外径与导向管内隔板后(或上)部轴孔内径相等,配套研磨,密封承压,且在导向管排出通道位置被对应加工成扇形圆管。扇形圆管开口圆心角设计为任意值,具体数值在设计制造时统筹考虑。扇形圆管后(或上)端与圆形驱动管连接,由圆形驱动管驱动旋转,因此,扇形圆管与圆形驱动管可为整体结构,也可为分体结构连接而成。
圆形驱动管安装在内筒轴孔中,圆形驱动管外径略小于内筒内径,确保圆形驱动管旋转时不受内筒弯曲影响。圆形驱动管前(或下)端与扇形圆管连接,圆形驱动管后(或上)端安装在后(或上)隔板轴孔中,且径向旋转灵活,密封承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裴绪建,未经裴绪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35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