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燃半芳族聚酰胺模塑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82745.1 | 申请日: | 2017-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1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苏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建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K13/02;C08K5/17;C08K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半芳族 聚酰胺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半结晶聚酰胺的聚酰胺模塑组合物。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基于半芳族聚酰胺的无卤素阻燃模塑组合物。
背景技术
熔点至少270℃的半芳族半结晶聚酰胺被广泛用于生产模塑组合物,其允许生产 具有优良的高温尺寸稳定性的模制品,例如用于电力和电子工业的模制品。例如在电子工 业中,需要这类模塑组合物来生产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组件(称为表面安装(SMT)技术)。 在该应用中,这些组件必须短时间承受高达270℃的温度而不发生尺寸改变。对于电力/电 子方面的非常多应用而言,所用的模塑组合物必须满足防火级别U 94V-0。阻燃剂必须是无 卤的,这是因为存在涉及这些模塑组合物制造的部件的使用和回收的法律规定。次膦酸盐 是为包括高熔点聚酰胺的一类材料提供可靠阻燃性的一种极好的方式。
然而,这样改性的聚酰胺模塑组合物对于加工厂的与熔体接触的金属部件造成不 可接受的腐蚀。
例如,DE-A-10316873公开了一种阻燃聚酰胺模塑组合物,其包括30~80wt%的半 结晶半芳族聚酰胺和1~30wt%的无卤阻燃剂,该阻燃剂包括次膦酸盐和/或二次膦酸盐。 基于聚酰胺PA 6T/6I和PA 6T/66操作的实施例在分别针对0.4和0.8毫米厚度的试样进行 的UL 94着火试验中得到V-0等级。然而,这些模塑组合物对于在加工过程中接触熔体的加 工部件(例如,筒体、螺杆、止回阀以及挤出机和注塑机的模具)造成不可接受的腐蚀。除非 腐蚀作用的程度明显降低,否则此类模塑组合物不能用于成型得到在常规加工厂中的期望 模制品。
US-A-2009/0030124同样涉及一种包含无卤阻燃剂的聚酰胺模塑组合物,其基于 半芳族聚酰胺和次膦酸盐。其目的是使用添加剂硼酸锌来降低腐蚀作用的程度。在所有实 施例中,该模塑组合物不仅包含硼酸锌,也包含矿物勃姆石,在此处的用量并不是微不足道 的。然而,实验表明,实际上硼酸锌和勃姆石都不能可靠地降低阻燃模塑组合物的腐蚀作用 的程度或消除阻燃模塑组合物的腐蚀作用。
包含无卤阻燃剂的聚酰胺模塑组合物的腐蚀作用的根本原因通常被认为与高温 下发生的阻燃剂分解以及分解产物的酸性有关。在这种背景下,碱性试剂(质子受体)应特 别实现腐蚀程度的显著下降,该碱性世界的一个实例是氢氧化镁。然而,已经证明即使使用 强碱性化合物,腐蚀作用的程度也得不到充分抑制。此处的另一个因素是所述化合物也存 在V-0着火等级的风险,这是由于所述化合物很可能与所用的无卤阻燃剂过度相互作用。
昂贵的专用钢材是唯一提供对于含次膦酸盐作为阻燃剂的聚酰胺的长期耐高温 腐蚀作用的材料。然而,对于许多加工厂而言,采购这些专用耐腐蚀工厂组件的高投资成本 意味着这不是一个易于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阻燃半芳族聚酰胺模塑组合物,其原料及原料重量百分含量如下:
半芳族的半结晶聚酰胺40-50%;
无卤阻燃剂0.1-1%;
二甲基乙醇胺0.1-3%;
植物甾醇0.1-3%;
入二甲基乙醇胺0.1-3%;
氮化硼40-60%。
本发明提供的阻燃半芳族聚酰胺模塑组合物,具有耐腐蚀的特点,且对着火行为和机械性能没有任何不利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本发明所述阻燃半芳族聚酰胺模塑组合物,其原料及原料重量百分含量如下:半芳族的半结晶聚酰胺45%、无卤阻燃剂0.5%、二甲基乙醇胺0.5%、植物甾醇1%、入二甲基乙醇胺2%、氮化硼5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建,未经苏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27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