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流板优化的SCR烟气脱硝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1243.7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3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生;于立波;张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晨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90 | 分类号: | B01D53/90;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黄玉珏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通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流 优化 scr 烟气 反应器 | ||
本发明属于烟气脱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导流板优化的SCR烟气脱硝反应器。所述的SCR烟气脱硝反应器包括在中部主体部分设置的多层催化剂层,在上部设置的具有导流板的进风管、烟气/氨混合器、加氨系统、进风口,在下部设置的出风管、出风口,其中所述的导流板在所述的进风管上的设置方式为:三维立体式布置。用本发明的导流板优化的SCR烟气脱硝反应器,可较导流板未做优化的SCR烟气脱硝反应器明显提高在反应器中部主体部分入口处,及最上面一层催化剂入口处氨和氮氧化物混合气体的速度、浓度分布均匀性,从而明显提高脱硝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气脱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导流板优化的SCR烟气脱硝反应器。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70%来自于煤炭的直接燃烧,电力工业又是我国的燃煤大户,因此火力发电厂成为主要的氮氧化物污染源之一。随着环保标准进一步的提高,全国大中型火力发电厂大规模的推行脱硝工程,脱硝成为“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的重点资助的方向之一。目前应用的脱硝技术主要有三种,其中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是最先进、效率最高的一种脱硝技术。
SCR法脱硝的原理是:采用液氨、氨水或尿素作为还原剂,液氨、氨水或尿素通过热解蒸发出氨气,通过静态混合器与空气稀释后,通过喷氨格栅喷入烟气管道,稀释后的烟气与氨气充分混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氮气和水。
SCR烟气脱硝反应器包括在中部主体部分设置的多层催化剂层,在上部设置的进风管、烟气/氨混合器、加氨系统、进风口,以及在下部设置的出风管、出风口。其中进风管上导流板的设置会影响氨和氮氧化物混合气体的速度均匀性,从而明显影响脱硝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导流板优化的SCR烟气脱硝反应器,以较导流板未做优化的SCR烟气脱硝反应器明显提高在反应器中部主体部分入口处,及最上面一层催化剂入口处氨和氮氧化物混合气体的速度、浓度分布均匀性,从而明显提高脱硝效率。
为实现此目的,在基础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导流板优化的SCR烟气脱硝反应器,包括在中部主体部分设置的多层催化剂层,在上部设置的具有导流板的进风管、烟气/氨混合器、加氨系统、进风口,在下部设置的出风管、出风口;
所述的多层催化剂层用于部分或全部装入催化剂以在其上催化所述的脱硝反应;
所述的进风管用于自其末端设置的所述的进风口导入所述的烟气,所述的烟气经过所述的进风管中间设置的烟气/氨混合器自上部进入所述的进风管连接的反应器的中部主体部分;
所述的加氨系统用于在所述的进风口之后,烟气/氨混合器之前向所述的进风管中加入氨水;
所述的出风管用于通过其末端设置的所述的出风口排出经过脱硝的烟气,
其中,所述的导流板在所述的进风管上的设置方式为:在反应器顶部,上部烟道进风口处横纵交叉布置导流板,根据对烟道内烟气流向的流场模拟,将导流板的布置角度进行调整。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导流板优化的SCR烟气脱硝反应器,其中所述的导流板在所述的进风管上的设置方式为:在进风管末端管道内设置平行于管道轴线的导流板,使管道内的烟气较为均匀的通过进风口管道,平行的导流板共设置4块,均匀布置在直角烟道的45°夹角范围内,并且在导流板之间设置筋板,保证导流板的结构稳定。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导流板优化的SCR烟气脱硝反应器,其中所述的导流板在所述的进风管上的设置方式为:在进风管末端与整流格栅之间设置三维立体式导流板,立体式导流板共设置15~40块,根据进风管进风方向调整正确的导流板位置及方向,使得烟气能够均匀的通过整流格栅进入反应器,从而使烟气均匀的分布在反应模块上,充分达到脱硝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晨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晨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12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