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铆钉机的上料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781087.4 | 申请日: | 2017-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8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 发明(设计)人: | 吴长义;许晨晨;李琦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P19/027 | 分类号: | B23P19/02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308 | 代理人: | 范奇 |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铆钉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铆钉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铆钉机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造行业,通常需要先将铆钉的母钉和子钉装配好,待需要使用时,再将装配好的母钉和子钉铆合起来。目前,将铆钉的母钉和子钉装配的做法大多是,人工手动将母钉和子钉分别放入对应的治具中,再通过手动或气缸等驱动治具压合,使铆钉的母钉和子钉装配好。这种半自动的做法,生产效率低、人工劳动量大,而且装配质量得不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铆钉机的上料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铆钉机的上料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用于输送子钉的第一上料装置,所述第一上料装置的前端设有呈水平设置的第一气缸,第一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振动盘和与第一振动盘的出料端固定连接的第一传送导槽,第一振动盘的出料端设有第一检测装置,第一传送导槽的前端设有第一落料口,且第一传送导槽的外侧设有用于固定第一气缸的第一侧板,第一气缸与第一侧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气缸的输出方向向第一传送导槽内延伸设置,所述第一上料装置的旁侧设有用于输送母钉的第二上料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横截面呈L型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一扫描机构,第一扫描机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顶部下方,第一支撑板的底部与第一振动盘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扫描机构包括第一红外发射装置及第一红外接收装置,该第一红外发射装置能够竖直向下发射一呈扇形的红外光,且红外光的面积与子钉的大头端面积相同,第一红外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反弹后的红外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落料口为圆形孔,且其直径与子钉的大头端直径相同,进料筒的内径与子钉的大头端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振动盘上设有与第一检测装置筛选配合的第一吹气孔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上料装置包括第二振动盘和与第二振动盘的出料口固定连接的第二传送导槽,第二振动盘的出料端设有第二检测装置,第二传送导槽的前端设有第二落料口,且第二传送导槽的外侧设有用于固定第二气缸的第二侧板,第二气缸与第二侧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气缸的输出方向向第二传送导槽内延伸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横截面呈L型的第二支撑板和第二扫描机构,该第二扫描机构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顶部下方,第二支撑板的底部与第二振动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扫描机构包括第二红外发射装置及第二红外接收装置,该第二红外发射装置能够竖直向下发射一呈扇形的红外光,且红外光的面积与母钉的大头端面积相同,第二红外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反弹后的红外光。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振动盘上设有与第二检测装置筛选配合的第二吹气孔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送导槽和第二传送导槽上设有供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伸缩的第一避让缺口和第二避让缺口。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铆钉机的上料装置,通过第一振动盘和第二振动盘分别将子钉和母钉送至转盘上,利用第二气缸的驱动使压块在进料筒内对子钉与母钉进行压合工序,第三气缸的驱动使吸盘将进料筒内的子钉与母钉吸附,丝杆滑台驱动将吸盘移动至集装箱的正上方,从而完成全自动的子钉与母钉的装配工序;其中,第一扫描机构和第二扫描机构分别对子钉和母钉的大头端是否朝上在第一传送导槽和第二传送导槽内输送进行扫描,防止出现子钉与母钉的装配工序出现故障,本发明全程采用自动化能够实现子钉与母钉的自动上料,且自动将子钉与母钉装配,减少人工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装配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铆钉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铆钉机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图6为铆钉机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图6中D处的放大图;
图8为铆钉机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9为图8中E处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10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