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内阻缓冲输出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78383.9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3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广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时艺音响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1/32 | 分类号: | H03F1/32;H03F1/56;H03F3/181;H03F3/21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邓超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阻 缓冲 输出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缓冲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低内阻缓冲输出电路。
背景技术
在功率放大器领域,输出内阻是考验功率放大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音频功率放大器,直接体现了其对喇叭驱动力的好坏。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内阻越低,所驱动的喇叭的瞬态响应越好,功率放大器的阻尼系数越高。但是传统的电路设计,通过增益电路的负反馈量来提高阻尼系数,降低等效输出内阻,然而当阻尼系数大于一定值时,由于深度负反馈的稳定性需要,反而因消振电容的存在而导致信号的上升沿建立时间过长,拖慢了信号的瞬态响应,从而也使得喇叭的响应速度下降了。使用输出缓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常规的缓冲电路要么功率小,要么内阻太大,能在50W甚至2000W以上还能维持阻尼系数在800以上的音频功率放大器并不多见,阻尼系数2000以上的更是目前的世界顶级指标,非常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内阻缓冲输出电路,使得功放不再需要从增益电路上获得低内阻高阻尼,也不需要复杂昂贵的设计。在高压大功率缓冲电路中,用分压的方式匹配低压高性能的运算放大器芯片或者电路,与高压电路一同工作,同时获得大功率和高性能,从而在更低成本的前提下,使得阻尼系数达到10000以上。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内阻缓冲输出电路,包括:第一稳压源(VS1)、第二稳压源(VS2)、第三稳压源(VS3)、第四稳压源(VS4)、第一运算放大器(OP1)、第一功率放大管(Q1)、第二功率放大管(Q2)、第三功率放大管(Q3)、第四功率放大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
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稳压源(VS1)和所述第一功率放大管(Q1);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稳压源(VS2)和所述第二功率放大管(Q2);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稳压源(VS3)和所述第三功率放大管(Q3);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四稳压源(VS4)和所述第四功率放大管(Q4)。
所述第一稳压源(VS1)、所述第二稳压源(VS2)和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OP1)的正相输入端分别与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稳压源(VS3)和所述第四稳压源(VS4)分别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管(Q1)、所述第三功率放大管(Q3)、所述第四功率放大管(Q4)和所述第二功率放大管(Q2)依次相连;所述第三功率放大管(Q3)和第四功率放大管(Q4)的共用端连接信号输出端,所述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第五电阻(R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低内阻缓冲输出电路还包括: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所述第六电阻(R6)和所述第七电阻(R7)串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三功率放大管(Q3)和所述第四功率放大管(Q4)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低内阻缓冲输出电路还包括:第八电阻(R8)和第一电容(C1),所述第八电阻(R8)和所述第一电容(C1)并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和反相输入端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低内阻缓冲输出电路还包括:第九电阻(R9),所述第九电阻(R9)连接在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输入端和外部反馈点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低内阻缓冲输出电路还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OP2),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OP2)连接在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OP1)和所述第三稳压源(VS3)之间;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OP2)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OP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均连接所述第三稳压源(VS3)和所述第四稳压源(VS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低内阻缓冲输出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一二极管(D1)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反相并联后连接在信号输入端和第一运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输入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低内阻缓冲输出电路还包括:第十电阻(R10)和第二电容(C2),所述第十电阻(R10)和所述第二电容(C2)并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一稳压源(VS1)的共用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和所述第二稳压源(VS2)的共用端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时艺音响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时艺音响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83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Ku波段自偏置低噪声放大器
- 下一篇:一种双通带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