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胺化合物检测标记以及胺化合物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777897.2 | 申请日: | 2017-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7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 发明(设计)人: | 秋山良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梁丽超,田喜庆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化合物 检测 标记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能够简单且高灵敏度地检测胺化合物、尤其是组胺的检测标记。
背景技术
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人工或自然产生的影响人体健康的化合物。人工化合物有时在工业制品的制造过程中产生或者包含于制品本身中,另外自然产生的化合物有时从动植物本身中产生或者在细菌等菌类、微生物等的增殖过程中产生。当然,对它们采取了设置数量限制的措施。
这种影响人体健康的化合物有胺化合物。例如橡胶制品中的N-亚硝胺类是通过由制造橡胶时所添加的硫化促进剂分解生成的仲胺的一部分与环境中、生物中或者制造时所使用的亚硝酸盐等的氮氧化物反应而生成。N-亚硝胺类包含于致癌性物质中,在欧洲,规定了来自哺乳用乳头及奶嘴的N-亚硝胺类洗脱量。
另外,树脂制品中的三聚氰胺是三聚氰胺树脂的原料,在欧洲,规定了来自树脂制品的三聚氰胺洗脱量。另外,三乙胺及三丁胺是制造聚碳酸酯时所使用的催化剂,食品卫生法规定了聚碳酸酯制品中的胺类含量。
除此之外,例如还有与水质污染相关的无机氮NH3-N(氨型氮)、NO2-N(亚硝酸型氮)、NO3-N(硝酸型氮)、或者有机氮、蛋白质、氨基酸、多肽等的动物组织成分及其分解过程中所包含的尿素氮等,或者燃料等色素成分中分解产生的具有致癌性的芳香胺等。
胺化合物是可以在各种情形下作为分析对象的化合物,其中食品中所产生的胺化合物可以成为食品的新鲜度指标,也是简单的检测方法所期望的化合物。
作为简易且迅速地检测出这种食品中产生的胺化合物的方法,已知有使用凝集荧光体的方法。该方法是指,在溶液中使胺化合物与凝集荧光体即1,2-二(4-羧基苯基)-1,2-二苯乙烯相接触,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增大荧光强度,由此检测出胺化合物。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方法虽然能够简单且快速地检测出胺化合物,但是存在所谓对于从鱼原料中产生的胺化合物、尤其是组胺的灵敏度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且高灵敏度地检测胺化合物、尤其是组胺的检测标记。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胺化合物检测标记是如下的胺化合物检测标记的特征在于,使组合物与检体的提取液相接触,由此检测所述检体的提取液中所包含的胺化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通过与胺化合物共存而凝集且荧光特性发生变化的凝集荧光体以及溶剂,所述凝集荧光体包含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四芳基乙烯化合物。
[化1]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标记的一例的图。
图2是示出组胺及亚精胺的各浓度中的凝集荧光体的荧光强度的图表。
图3是示出鲜鱼的各冷藏贮存期的凝集荧光体的荧光强度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胺化合物检测标记(以下也称作“检测标记”。)是如下检测标记:使包含通过与胺化合物共存而凝集且荧光特性发生变化的凝集荧光体及溶剂的组合物与检体的提取液相接触,由此检测上述检体的提取液中所包含的胺化合物。上述凝集荧光体是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四芳基乙烯化合物。
[化2]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胺化合物检测标记,能够简单且高灵敏度地检测胺化合物。因此,作为通过检测由食品腐败而产生的生物胺,来确认(判定)食品的新鲜度或食品的腐败状态的标记是有用的。特别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胺化合物检测标记对于组胺的灵敏度优异,因此,例如对确认产生大量组胺的鲜鱼的新鲜度等方面发挥效果。
生物胺
通常,如果放置食品,则随着时间的流逝,气味、外观、质感(texture)、味道等会发生某种变化,最终变得不宜食用。这种食品的劣变称为劣化、变坏或变质,俗称“食物腐烂”。食品的劣化除微生物原因以外,也会由昆虫、自溶、化学原因(脂质的氧化、褐变)或物理原因(缺陷、压坏等损伤)而引起,但是多数情况是因微生物(腐败细菌)的增殖而引起变质,导致无法食用,这就是广义上的腐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泰格有限公司,未经东芝泰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78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