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77834.7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61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横枕圣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5/04 | 分类号: | B60C15/04;B60C15/05 |
代理公司: | 11432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加强层 胎体帘布 从轮胎轴 缓冲层 充气轮胎 橡胶 胎体橡胶 胎圈芯 | ||
充气轮胎(10)包括:胎体帘布(18),该胎体帘布(18)在胎圈芯(26)的周围被从轮胎轴向内侧(Y1)卷起到外侧(Y2);内侧金属加强层(32)及外侧金属加强层(34),该内侧金属加强层(32)及外侧金属加强层(34)在胎体帘布(18)的外侧被从轮胎轴向内侧(Y1)卷起到外侧(Y2);以及缓冲层(36),该缓冲层(36)设置于内侧金属加强层(32)与外侧金属加强层(34)之间且被从轮胎轴向内侧(Y1)卷起到外侧(Y2)。缓冲层(36)包括硬度比构成胎体帘布(18)的胎体橡胶、构成内侧金属加强层(32)及外侧金属加强层(34)的被覆橡胶高的橡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充气轮胎、特别是重载荷用充气轮胎,要求提高胎圈部的耐久性。为了提高胎圈部的耐久性,有效方案是:抑制胎圈部的变形,使胎体帘布在卷起端的形变降低。于是,日本特开平5-155208号及日本特开2008-195339号中提出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圈芯的周围沿着胎体帘布的外侧设置有包含金属帘线的金属加强层。
日本特开平5-155208号及日本特开2008-195339号中,为了提高胎圈部的加强效果,沿着胎体帘布的外侧设置有2层金属加强层。但是,如果在胎圈芯的周围设置2层金属加强层,则容易在2层金属加强层之间发生较大的剪切形变。因此,有时应力集中在金属加强层的端部而导致胎圈部的耐久性劣化。
另外,对于胎圈部,在其与轮辋凸缘之间,较大的剪切形变作用于其与轮辋凸缘相接触的被称之为轮辋带的部位。如果如上所述在胎圈芯的周围设置2层金属加强层,则胎圈部的刚性提高,因此,在其与轮辋凸缘之间发生的剪切形变难以分散于整个轮辋带,容易局部作用,导致轮辋带容易摩擦轮辋凸缘而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方面而实施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轮辋凸缘的耐磨损性不会受损且能够使胎圈部的耐久性得到提高的充气轮胎。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下述[1]~[8]的方案。
[1]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胎圈芯,该胎圈芯埋设于胎圈部;胎圈外护胶,该胎圈外护胶配置于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外侧;胎体帘布,该胎体帘布在所述胎圈芯的周围被从轮胎轴向内侧卷起到外侧;内侧金属加强层,该内侧金属加强层在所述胎体帘布的外侧被从轮胎轴向内侧卷起到外侧;外侧金属加强层,该外侧金属加强层在所述内侧金属加强层的外侧被从轮胎轴向内侧卷起到外侧;以及缓冲层,该缓冲层设置于所述内侧金属加强层与所述外侧金属加强层之间且被从轮胎轴向内侧卷起到外侧,所述胎体帘布包括帘布层帘线和覆盖所述帘布层帘线的胎体橡胶,所述内侧金属加强层及外侧金属加强层包括金属帘线和覆盖所述金属帘线的被覆橡胶,所述缓冲层包括硬度比所述胎体橡胶及所述被覆橡胶高的橡胶。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内侧金属加强层的轮胎轴向外侧端、所述缓冲层的轮胎轴向外侧端、及所述外侧金属加强层的轮胎轴向外侧端位于比使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外侧面延长而得到的胎圈上侧线更靠轮胎径向外方的位置,所述内侧金属加强层的轮胎轴向外侧端位于比所述缓冲层的轮胎轴向外侧端更靠轮胎径向外方的位置,所述缓冲层的轮胎轴向外侧端位于比所述外侧金属加强层的轮胎轴向外侧端更靠轮胎径向外方的位置。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内侧金属加强层的轮胎轴向内侧端、所述缓冲层的轮胎轴向内侧端、及所述外侧金属加强层的轮胎轴向内侧端位于比使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外侧面延长而得到的胎圈上侧线更靠轮胎径向外方的位置,所述内侧金属加强层的轮胎轴向内侧端位于比所述缓冲层的轮胎轴向内侧端更靠轮胎径向外方的位置,所述缓冲层的轮胎轴向内侧端位于比所述外侧金属加强层的轮胎轴向内侧端更靠轮胎径向外方的位置。
[4]根据上述[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胎体帘布的卷起端位于比所述内侧金属加强层的轮胎轴向外侧端更靠轮胎径向外方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78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