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插秧机的秧爪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77278.3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15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周楠;楼佳伟;潘皓威;周泽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C11/00 | 分类号: | A01C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插秧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机设备,尤其是一种水稻插秧机的秧爪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的农业种植水稻过程中,很大部分区域还是采用传动的人力插秧,就是把育好的秧苗插入到田地中,这种传统方式的种植不仅耗时耗力,而且种植的效果还不理想,插秧机的引入是的这种局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提高插秧的工效和栽插质量,实现合理密植,有利于后续作业的机械化,但是插秧机上的秧爪取苗时不能精确的把单颗或双颗苗从一簇中分出来,有时也应秧爪太过锋利刺伤秧苗的根部。中国发明专利CN 205408525 U公开了一种水稻插秧机秧爪调节装置。这种秧爪结构安装距调节组件和角度调节组件实现了活动秧爪之间距离和角度的调节,更好的匹配秧苗的大小,防止因匹配不良造成的秧苗的损坏或是秧爪抓取成功率不高的问题,但是这种调整装置无法在使用中实时调整距离,尤其在秧爪与秧苗离开时,非常容易将秧苗从稻田内带出,从而造成对秧苗的保护效果不佳,从而限制了其的适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稻插秧机的秧爪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起到更好的秧苗保护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稻插秧机的秧爪结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方开设有若干个固定螺孔,所述固定板上还连接有铰接轮,铰接轮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外侧通过第一固定螺母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与固定板的外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连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楔形块,第二连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下方通过若干个第二固定螺母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杆,第三连杆的下方连接有尖爪,两个连接块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固定板上还开设有两条互相平行的通槽,通槽内贯通插设有第四支架,第四支架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架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轮,第一转轮与固定板的一面互相接触,第四支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三转轮,第三转轮与固定板的另一面互相接触,第一支架的上方还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架,第三支架与铰接轮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一支架的两侧还分别通过第二支架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轮,第二转轮与楔形块的内侧互相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板的外侧还连接有若干个胶块,胶块与固定板选择性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胶块内设置有空腔,空腔靠近限位板的内侧壁通过第四弹簧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底部设置有滑槽,空腔远离限位板的内侧壁连接有第五弹簧,第五弹簧的顶部滑动卡接在滑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上还开设有两条圆弧形的弧形凹槽,连接块的背侧固定连接有限位销,限位销活动插设于弧形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尖爪之间的夹角为35°,第三连杆与尖爪的长度之比为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72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